当前位置:传染科 > 猩红热 > 猩红热常识

猩红热疾病的相关常识

猩红热疾病的相关常识

对于猩红热疾病的出现大家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这个疾病的出现严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们的健康身体及正常生活,为此我们大家对于猩红热疾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那么到底什么是猩红热疾病呢?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鲜红色皮疹,恢复期脱皮。少数患儿在发病2~3周后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炎。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温带地区的冬、春两季,与天气寒冷、生活在室内时间较多,而室内又空气不流通和阳光不充足有关。发病年龄以幼儿及学龄儿童居多,3~7岁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通常为2~4天。绝大部分病例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在39℃左右,重者可达40℃,患儿主诉嗓子疼、不敢咽东西、头疼,全身不适,此时咽部和扁桃体明显红肿,往往有脓性渗出物。

由于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在发热的第2天或更短时间内发生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均匀的,密集的红色细小丘疹,像鸡皮样,抚摸时有砂纸感,用手压之退色,去压后红疹又复现。在皮肤皱折处如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皮疹更密集,并可夹有出血点,形成明显横纹线。

皮疹多于48小时内达到高峰,经过合适的治疗,体温逐渐下降,在3~4天内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重者可持续1周,皮疹消退后脱皮,出疹越重,脱皮越明显。轻型患儿发热、咽炎和皮疹等临床表现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皮也很轻。

并发症:在发病的2~3周,少数猩红热患儿可并发风湿病和急性肾炎,但多见于较大的儿童。急性肾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但一般病情较轻,多能自愈,不转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病的轻重似不呈相关关系,有时轻型并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多,可能与漏诊未能进行充分治疗有关。

治疗与护理:最重要的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是首选药,早期应用,可明显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连续应用一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患儿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大家现在是否对于猩红热这个疾病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了呢,希望上文内容的介绍可以给您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猩红热疾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积极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