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发病基础全面解析

慢性重型肝炎:发病基础全面解析

  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临床表现类似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情,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慢性重型肝炎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疲劳、消化道症状等重型肝炎的典型表现,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的10倍,凝血酶原活性低于40%至30%左右,或通过病理学证实。然而,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脑病或腹水等并发症。

  进入中期阶段后,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明显的腹水以及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此时凝血酶原活性进一步降低至20%左右。

  晚期阶段是慢性重型肝炎最严重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的出血倾向(如进行性出血点或瘀斑等)、严重感染以及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凝血酶原活性进一步降至20%以下,同时可能伴有脑水肿和Ⅱ级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可能有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史;其次,患者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者;此外,即使患者没有肝病史或HBsAg携带史,但如果出现了慢性肝病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上的肝脾增大或生化检测上的C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下降或倒置等变化,也有可能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穿刺活检结果也可以支持慢性肝炎的诊断。对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除去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可能性后,应进一步分析是否为感染了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

  总之,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发病基础主要包括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以及一系列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如进行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等,也能有效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