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缺的自救能力
很多灾难是不可必免的,灾难发生的瞬间,掌握自救逃生技巧能挽救更多生命。而我国民众的自救能力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欠缺以下几种自救能力。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应急预案,在出游前要全盘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比如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山洪等。预测到这样的危险,就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在车里配备手电、食品、水、毛毯、救生笛等应急物品,并定期检查更换,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方便易取的地方。温新华也指出,国人往往不喜欢预估危险,觉得自己不会赶上小概率事件,存在侥幸心理。
地震:地震时,若感到头晕,移动困难,必须马上抱头下蹲,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躲避时,还应远离玻璃、门窗、外墙,不可跑向阳台、楼道,更不可跳楼。如晚上发生地震,人正在床上休息,要抓紧枕头,保护头部,滚下床,床的周围就是安全空间。震后,如果被埋在废墟下,重点是保护自己。首先,应保持呼吸畅通,尽力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见到烟雾或闻到异味时,应用衣物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其次,应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第三,应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如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物体发出呼救信号。若受伤流血,要及时止血。
火灾:盲目大喊大叫,四下逃生,甚至“跳楼”,这些都是火灾时最常见的错误行为。喊叫不仅浪费时间和体力,还会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烧伤。应避免直立行走,尽量采取较低的姿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切忌坐电梯逃生,应从消防通道或楼梯逃生。如发现室内房门发烫,并有浓烟散出,要马上关紧房门,最好用冷水浇门,并拿湿毛巾等堵住门缝。民众在等待救援时,应站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摇晃鲜艳物品呼救。
暴雨洪水:刚下暴雨时,楼房居民应关好门窗,避开金属管道,切断电器电源。若洪水突然来袭,必须抓住固定物件,如暖气管等。雷雨天气,不要在高楼下、大树下、大型广告牌下停留。如正在湖边或河边散步,应在低洼处蹲下,双臂抱膝、双腿靠拢、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切忌用手接触地面。另外,切忌在雷雨天接打手机,防止雷击。都市中若发生洪水,大家应迅速到高地避险,同时应留心收集各种漂浮物,如木盆、木桶等。在不了解水情时,一定要耐心等待救援,不要只身游水转移。若身在山区中,应避免过河,远离倾倒的高压线铁塔和低垂或毁损的电线。开车遇暴雨时,千万不能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安全地带停车。如困在车里,应用坚硬物体敲碎车窗逃生。
公共场所挤压踩踏:发生挤压踩踏事件,一定不要拼命往外跑,要和前后人保持距离,做到靠边不居中,贴墙不贴人。一旦被挤进人群,要抱起孩子,并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要逆行。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如已被推倒,又无法站起,应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抱住后脑勺,双肘撑地,使胸部离开地面。如发现有人跌倒,要马上停下并大声呼救,让后面的人注意。
公共交通事故:地铁易突发火灾、停电等事故,公车易发生踩踏伤等事件。如被困于没有到站的地铁内,砸窗逃走可能导致摔伤或因轨道未断电而发生触电。逃生时,应耐心等待路轨截断电源后再下车。在工作人员通知断电后,再迅速破窗逃出。火车发生事故前,一般会紧急刹车,这时要远离门窗,让下巴紧贴胸前,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若座位远离门窗,就留在原位,保持不动。若接近门窗,应尽快离开,寻找最近的牢固物体。
心理抗压能力不足。面对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决定自救的命运,心理暗示对增加生存几率很重要。意志越坚定,忍耐力越强。遇到紧急情况,很多人不知所措或盲目行动,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无端消耗。应保持冷静的心态、积极的信念。
不少人具备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但在操作或理解上存在误区,应注意以上紧急情况的自救方法。以达到紧急避险的最佳目的。
-
野外急救一些常识,备用!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小意外的,尤其是一些户外运动的一些小意外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
煤气中毒的症状-煤气中毒的急救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是会出现一些煤气中毒的,而且出现煤气中毒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不知不
-
当火灾发生时如何救护中毒者天灾人祸,这都是人们在生命进程中无法避免遇到的一些事情,其中尤其是火灾,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火灾的安全隐患也是比较大的。那
-
烫伤禁吃什么食品一些人在平时会出现一些烫伤的现象,那么为了能够让烫伤更好的康复,平时应该进食一些食品,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烫伤恢复的更快,
-
溺水的自救方法都有哪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泥水的自救方法,有很多人平时喜欢洗澡,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喜欢洗澡,但是这样容易造成一些意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