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主打 > 健康之道

高血压饮食应选择低钠

高血压饮食应选择低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高血压,特别是身边的中老年人群。而且高血压还与心脏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屡见不鲜,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和食物的选择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患病率与钠盐摄入量呈正相关。提到钠,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盐。确实,每1克食盐中接近400毫克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18~50岁人群每日钠的适宜摄入量为1 500毫克,即每日不足4克食盐的用量,这个目标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很难实现,特别是经常在外就餐的上班族。更容易令人忽视的是,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并不仅仅食盐中含有钠,很多食物中的“隐形钠”更是防不胜防。所以学会合理选择食物,将钠摄入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尤为重要。

合理选择调味品,远离钠盐高危区

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当中,含钠较多的主要有酱油、鸡精、豆瓣酱、辣椒酱、番茄酱等,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每毫升黄豆酱油约含钠57毫克,也就是说在烹饪过程中,每添加6毫升的酱油,就要在食盐总用量中抵扣掉1克。而在很多东北菜的烹饪中要添加的黄豆酱,川菜中添加的剁椒酱、香辣酱等,都是钠来源的“大户”。还有早餐中经常搭配的各类咸菜、腐乳、酱瓜,也由于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盐,所以钠的含量相对较高。

如何吃得美味,又能减少钠盐的摄入,远离高血压的风险与危害呢?

1. 选择低钠盐 通过在食盐中添加总量5%~15%的氯化钾或碘化钾、亚铁氰化钾等钾盐,可使每克食盐中的钠含量约降低50毫克,适量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同时有助于调节饮食的钠钾平衡。

2. 选择低钠酱油 在超市选购中可注意低钠、低盐、薄盐等标识的酱油,其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使钠含量减少至27~48毫克/毫升不等,在等量使用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钠的摄入量。

3. 调味品互换 在调味品中,选择相对钠含量低的来替换。如对于需要控制钠盐摄入量的高血压人群或高危人群,吃面包片时可选择草莓酱代替番茄酱;吃面时少用炸酱而换用芝麻酱代替调味;还可以用料酒、咖喱粉等来增加食物的风味。

4. 清淡饮食,减少外出就餐和外卖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烹饪中逐渐减少盐等调味品的用量,学习品尝食物本来的味道,特别是一些佐餐的小酱菜、榨菜、腐乳等也要限制用量,否则辛苦控制食盐用量也无济于事。同时减少外食,因为饭店为了提高口感,往往在食物中加大油、盐、鸡精等的用量。

所以选择加餐的零食也非常有讲究,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如黄瓜、番茄、水果、酸奶、牛奶、玉米等,尽量少吃膨化食品、蜜饯、脱水水果、各种罐装水果及加工果汁、蛋糕、甜咸饼干、苏打饼干、蛋卷、香肠、牛肉干、鱼干、卤味、炸鸡、汉堡、肉丸、鱼丸等,将这些“隐形钠”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