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主打 > 健康之道

骨头硬是气节 肝“硬”是病

骨头硬是气节 肝“硬”是病

“骨头硬”可以是顽强不屈的气节,“腰杆儿硬”可以是不畏艰险敢担当,但肝“硬”却是一种病。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今天,寻医问药专家访谈特邀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杨齐英副主任医师,为广大网友介绍下肝儿“硬”的相关知识。

专家说:肝活检是肝脏病诊断的金标准。

1. 寻医问药网:人们通常认为血清转氨酶的高低,可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实际上是这样吗?

杨齐英:事实上并不完全可靠。如果病人血清转氨酶很高,甚至伴有黄疸,这常表示肝脏炎症比较明显,这一点一般说来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如果病人血清转氨酶很低或者完全正常能不能就表示肝脏炎症很轻或者完全没有炎症呢?这一点就不很可靠了。有人曾对200例血清转氨酶完全正常者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其中仅10%在光学显微镜下肝组织完全正常,另有80%肝脏有轻、中度的炎症,还有10%为重度,甚至肝硬化。

在临床上也可以看到长期血清转氨酶正常的病人,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最好的方法还是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临床医生常称之为肝活检或肝穿刺。

肝活检是医生采用一秒钟快速肝脏穿刺,抽取受检者少量肝脏组织,通过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对肝脏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分析,描述和诊断肝脏病情况,其结论准确、可靠,是肝脏病诊断的金标准。

专家说:肝炎患者的肝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要简化处方,减少引起肝损害的机会。

2. 寻医问药网:哪些人容易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杨齐英: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高危人群。目前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两类人群。

2.反复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常易引起门脉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3.酗酒和长期饮酒者在肝内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毒害肝细胞,初期造成脂肪肝,以后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4.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肝内胆汁淤滞的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产生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5.肝豆状核变性和血色沉积病患者可产生代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6.长期接触和摄入各种有毒物质者可引起中毒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7.嗜好低蛋白饮食和偏爱肉类煎炸食品的人可产生营养性肝纤维化。

8.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可产生心源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9.各种原因产生肝纤维化后,如不及时诊治,就会引起肝硬化。

3. 寻医问药网:久用西药或会伤肝,这个观点众所周知,但是中药是不是就确定安全无毒不会损害肝呢?

杨齐英:以往认为,中草药为天然制品,与化学合成药相比,安全无毒。随着国内外对中草药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中药毒理的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及药物性肝炎,这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肝炎患者的肝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要尽量减少用药,简化处方,减少引起肝损害的机会。

专家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早治疗肝病,有利于防止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

4.寻医问药网:脂肪性肝病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见病,不积极治疗或进展为肝硬化,请您简单为我们介绍下脂肪性肝病。

杨齐英:好的。

脂肪性肝病根据有无过量饮酒史分为二类: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根据病程进展及病理改变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易患因素:

1.体重过重或肥胖、Ⅱ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脂血症等。

2.长期饮酒超过五年,乙醇量男性≥40 g/天、女性≥20g/天(即男性每天饮50度白酒100ml,女性每天饮50度白酒50ml)或二周内有大量饮酒史,超过80g/天(即每天饮50度白酒200ml以上)。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生化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等升高,B超检查可见肝脏的回声衰减。

诊断:

排除乙肝、丙肝、肝豆状核变性、各种儿童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瘀积性疾病等,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B超、CT)可做出诊断,但无法准确反映肝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是否存在。因此,只有肝脏组织学检查才能明确脂肪性肝病的分级和分期。

肝活检是提供预后信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患者年龄超过45岁,合并内脏性肥胖、Ⅱ型糖尿病、血清ALT和TG增高,以及AST/ALT>1需肝活检协助诊断。

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肝预后较好。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预后不佳,约30~40%合并进展性肝纤维化,10~15%并发肝硬化。

治疗:

第一阶梯:为基础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如节食、运动、禁酒、戒烟;

2.去除病因和诱因,停用肝毒药物和避免接触肝毒物质,以及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3.控制原发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

第二阶梯:为保肝药物辅助治疗。

对于脂肪性肝炎患者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

第三阶梯: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此时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

5. 寻医问药网: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呢?

杨齐英: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顺利恢复,但确有不少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长期不愈,部分发展成肝硬化,极少数病人则发展为肝癌。

根据研究发现,肝硬化中75%~80%是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来的。国外有报道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200倍以上。

有的学者认为,既然乙肝病毒是罪魁祸首,那么防治乙型肝炎就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则认为,肝癌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乙肝病毒只是始动原因。因为许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毕竟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的肝癌的人仅仅是少数。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常重要,但是采取单一措施未必能解决问题,应该通过综合的措施预防肝炎慢性化,防止癌变的发生。

1.患了乙肝、丙肝应尽早到专科医院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

2.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甲胎蛋白、超声等检查;

3.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避免有害的物理因子刺激,减少X线和放射性物质对肝脏的照射;

5.尽可能减少和及早治疗各种感染,避免各种创伤和手术;

6.避免接触和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矿物;

7.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适当的身心锻炼,保持乐观情绪;

8.注意营养,饮食应清淡,并应富有维生素及蛋白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