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存在“六误区”
高血压是多种病残的直接原因,但若能正确防治,可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重视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然而,目前不少人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影响了血压的有效控制。
误区一 明知有病不愿吃药
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使得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心脑血管意外、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血压轻度偏高的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但如果观察3~6个月后,血压仍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而血压高于150/90mmHg的患者,必须用药物控制血压。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本身的危害还要大。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因此需要终身用药物控制。在目标血压达到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 跟着别人经验用药
在门诊可以经常看到一家多个高血压患者吃同样药的情况,结果有的血压控制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还有些高血压病人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跟着别人的经验自己到药店买降压药。实际上,一方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目前的降压药品种很多,各种药的性能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所以高血压病人首先应到医院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一些生化和其他血压血管方面的检查,让医生正确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现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四 吃药盲目追新求贵
门诊常见有的病人点名要药,让医生开广告上推荐的新药,或者要“最好、最贵”的药。事实上,降压药和其他所有的药一样,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广告吹嘘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压,那纯粹是一种误导,千万不可轻信。
误区五 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想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的是受周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如前面说的,别人吃什么药自己也盲目跟着吃。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误区六 恨病吃药超量服用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减少,一般主张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并在l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配伍,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物,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盲目地把几种降压药一起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且,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
误区一 明知有病不愿吃药
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使得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心脑血管意外、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血压轻度偏高的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但如果观察3~6个月后,血压仍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而血压高于150/90mmHg的患者,必须用药物控制血压。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本身的危害还要大。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因此需要终身用药物控制。在目标血压达到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 跟着别人经验用药
在门诊可以经常看到一家多个高血压患者吃同样药的情况,结果有的血压控制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还有些高血压病人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跟着别人的经验自己到药店买降压药。实际上,一方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目前的降压药品种很多,各种药的性能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所以高血压病人首先应到医院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一些生化和其他血压血管方面的检查,让医生正确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现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四 吃药盲目追新求贵
门诊常见有的病人点名要药,让医生开广告上推荐的新药,或者要“最好、最贵”的药。事实上,降压药和其他所有的药一样,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广告吹嘘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压,那纯粹是一种误导,千万不可轻信。
误区五 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想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的是受周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如前面说的,别人吃什么药自己也盲目跟着吃。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误区六 恨病吃药超量服用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减少,一般主张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并在l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配伍,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物,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盲目地把几种降压药一起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且,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
相关文章
-
男性补肾必须要知道的3大误区其实有很多的男性朋友们在平时的时候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补肾,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的男性补肾,必须要知道的三
-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误区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在我们平时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们在,工作学习或者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误区,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
-
女性健康不容忽视!常见保健误区你中了几条?现在关于健康都是大家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在现在高压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要重视健康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女性
-
健身误区有哪些健身对身体好处比较多,可以起到防止多种疾病的作用,并且具有多种养生保健的功效,建设应该要注意健身误区,应该要掌握建设的正
-
高血压患者饮食误区有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要健康,科学饮食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高血压的人群应该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平时可适量喝酒,但是不能大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