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婴幼儿生命的5大“杀手”

威胁婴幼儿生命的5大“杀手”

婴幼儿时期易发生意外,而跌损、烧烫、异物卡喉、误食药物、猫抓狗咬成为导致婴幼儿意外伤害的“五大杀手”。

危险的1岁

1岁,是儿童保育过程中的一个危险高发期,在国外的儿科护理教课书中,将这一现象称为‘危险的1岁’。据统计,1岁至2岁的孩子发生意外的几率要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都多。

1岁之所以被称为“危险的1岁”,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1岁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活动范围增加,遇到危险的几率增大;

二是1岁的孩子好奇心很重,什么东西都想去摸摸看,但又没有自我防护和抵御危险的能力;

三是与0到1岁时相比,1岁的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了,父母对其的照看可能与之前相比会有所放松,有时候一个疏忽就会造成悲剧。

1岁的孩子开始说话、走路,事事好奇。当他开始探索世界时,危险也随之靠近。跌损、烧烫、猫狗抓咬、异物卡喉、误服药物成为给孩子带来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5大“杀手”。

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杀手1:跌损伤

受伤原因:

刚学会走路下肢力量不够强

专家分析:1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有较强的独立愿望。然而,当他独立行走时,下肢力量还不够坚强,极易跌倒。而在跌倒后,上肢力量也不够强大,尚不足以妥善保护头部等重要部位,最终导致受伤严重。

防范措施:

避免在车多、路况差的地方玩耍

首先,家长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时刻留意孩子的举动。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这就要求家长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出提前的预设,事先清除可能出现的“障碍”,避免孩子在车多、路况差等地方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