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脊灰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前一段时间据报道,新疆多地出现脊灰病毒携带者。截至目前,新疆累计报告的脊灰确诊病例17例,其中1例死亡。此外,在北京就读的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学生中也发现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携带者。

新疆发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打破了我国11年“无脊灰”病例局面。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来源于巴基斯坦。不仅如此,北京也发现来自于新疆的脊灰野病毒的隐性感染者,这让人们广泛关注。

脊灰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后的典型表现是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咽痛、咳嗽、流涕、腹泻等,几天后出现肌肉疼痛和瘫痪。这是因为脊灰病毒有时会“钻进”人的脑脊髓中,使脊髓神经受到感染,引起肌肉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但并不是所有被脊灰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病、瘫痪,大多数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者,而发病者中又有80%~90%为没有瘫痪表现的轻症患者。

脊灰感染后是否发病或出现瘫痪,与年龄和抵抗力有关。年龄越大、抵抗力较强者,越容易是隐性感染者或轻症无瘫痪患者;年龄越小,或抵抗力较弱者感染后,越容易出现瘫痪症状,发生瘫痪90%以上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所以,脊髓灰质炎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隐性感染者是发病者的百倍

脊灰的隐性感染率大约为99%。按照这个比例估算,新疆和田如果发生了17例脊髓灰质炎病例,至少应该有1700名隐性感染者。而患病者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为无瘫痪的轻症病例。但这些隐性感染者、轻症患者与发生瘫痪的病人相同,大便中都有大量病毒。因此,所报告的十几例脊灰病例只是脊灰感染者中的冰山一角,99%的隐性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常常会到处流动;轻症患者又往往被漏诊。于是,隐性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便成为脊灰的重要传染源。如果漏服疫苗的儿童与他们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

脊灰病毒感染*后排毒时间很长,发病前3~5天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咽部,可通过飞沫传播;而粪便中排出病毒不仅时间早(病前10天)、量多,且可持续2~6周,甚至长达3~4个月,因此粪便污染饮食,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被污染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饮水污染常引起暴发流行。在这么长的排毒时间里,隐性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可能会去很多地方,接触很多人,因此很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方法

脊灰疫苗能够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和传播。口服3剂脊灰减毒疫苗或注射3剂灭活脊灰疫苗后,保护率可达95%~99%。随着脊灰疫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脊灰发病率明显降低。上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6万以上的儿童患病;到了2004年,发病人数减少到1255例。我国从2000年起,已11年无脊灰病例报告,达到了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但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先生曾经说过,脊灰病毒是一个危险的敌人,它可以通过飞机、汽车、船只或徒步旅行的方式远途传播,任何人都可能是携带者。只要还有一名儿童身染脊灰,世界各国的儿童都面临感染的风险。

我国面临着脊灰的严峻考验:4个有本土病例的国家中,3个国家与我国相邻;与我国相邻的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近几年也都有输入性病例的发生。他们都有可能把脊灰输入我国。今年新疆的病例就是巴基斯坦输入我国的。因此,我们对脊灰的预防,绝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