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专题 > 急救 > 生活急救

狂犬病伤口 如何处理缝合

狂犬病伤口 如何处理缝合

狂犬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人的狂犬病主要由染毒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和蝙蝠等传染。狂犬病毒只有在感染人脑组织以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是恐风、恐光、恐水,一旦发病,死亡率几近100%。狂犬病作为可以预防但不可以治疗的疾病,一旦患者被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如何正确处置就成为预防狂犬病的关键一步。

Ⅲ级伤口须用被动免疫制剂

暴露分三级:Ⅰ级为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不需要处置;Ⅱ级为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要彻底消毒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Ⅲ级是指单处或多处贯通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的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不但需要上述两个步骤,还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毒血清或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对于Ⅲ级暴露,尤其是破损的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病人多认为伤口不重,一般不太接受进行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这时候医师需要给患者解释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意义:狂犬病疫苗使用一般至少7~10天才能产生中和抗体,在体内产生抗体前,如果遇到潜伏期短的患者,疫苗就不能提供保护。此外,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能够即刻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如果患者拒绝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应签字。

新规范强调,患者只要曾经全程足量注射过正规合格疫苗,无论多久再次受伤,不需要再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只进行伤口处置和疫苗注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