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亚健康自测

你是否走在“过劳死”边缘

你是否走在“过劳死”边缘

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在上海因病去世。大家一时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浪漫多情的艺术家怎会说走就走呢?一直忙于新片《理发师》的他,曾因胃出血住过两天医院,可病情稍有恢复他便又赶回拍摄现场,终积劳成疾、病情恶化。艺术家的离去又给我们敲了次警钟:工作诚可贵,身体价更高。你身边是否也有一些人还在“拼命”工作呢?对他们的生存状态你如何看待?

表象一:超时工作

  一次非正式聚会上,记者对13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士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的8位,最近半年来,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还有3位,也在正式工作之外,用“兼职”的方式,无限度地延长着自己的工作时间。

  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家庭负担重,工作量大……他们用一个个理由“纵容”自己,以健康为代价,透支未来的生命来工作。

  参加工作4年多的吕非,也有过年少轻狂的日子。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就遇上过一次大会议,办公室主任带着她做方案,两人在办公室里吃了点快餐,一直做到9点多,吕非有点累了,就关了电脑想先走。没想到主任生气了:“你怎么这么没责任心,活没干完就要走?明天再做?来得及吗?”

  吕非留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给自己制定了苛刻的工作计划,几乎每天都超量完成,并且为此沾沾自喜,而且精神越来越好。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吕非感觉越来越疲劳,起床越来越难,工作的效率也一天天降低,连成就感也渐渐消失,吕非试过放自己长假,可是,即便身处大自然,她都不安心,老是担心自己会失去工作,担心自己现在的职位会被别人“占领”。

  回到单位,她加倍努力,但身体却在抗议:她的颈椎、腰椎都出现了问题,不能久坐,不能久对电脑。“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停下来,但我真的很累……”她说。

  表象二:20岁的人60岁的颈椎

  几天前,记者突然感觉脑袋发沉、手肘发麻、手臂无法上举,赶到医院检查,却吓了一跳。

  “你今年才几岁?怎么颈椎像快40岁的人了?你看,颈椎曲度都没有了!”推拿科许医师指着X光片说。

  乖乖坐到椅子上,开始牵引。

  没过几分钟,又冲进一个年轻姑娘,围着厚厚的围巾,“医生,帮我看看,我脖子不能动了!”X光片结果很快出来:又一个30多岁的颈椎病人。由于颈椎病,她起床时落枕了。

  “这还算好的,我有个病人,20多岁的人,却有60多岁的颈椎。你们啊,真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许医师一边按摩一边告诉记者。

  而朋友更以“恐吓”的语气告诉记者,她认识一个年轻人,有着80岁的脖子。他喜欢趴在床上看书,喜欢躺着玩笔记本电脑,喜欢半靠着看电视。

  许久之前,他就觉得自己的脖子跟肩膀经常很僵硬,酸痛得仿佛有许多只蚂蚁在咬,连洗个头腰都痛到无法弯,这才发现事情严重,赶快去看医师,医师诊疗后发现,他的颈椎病已经很严重,而且有轻微的椎间盘突出。

  许医师告诉记者,8成市民都有或轻或重的颈椎疾病。这病是不可逆的,通过游泳、瑜珈等体育运动可以部分改善病情,而桑拿、足疗、按摩等,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谁正走在“过劳死”边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者占48%。还有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等业从业者、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而这些都是“过劳死”的潜在人群。专家介绍说,目前人们所说的“过劳死”主要“青睐”三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