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保健

四大镜头揭秘 孩子营养不良

四大镜头揭秘 孩子营养不良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家长们说,我们一直为孩子补充营养,怎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从四个镜头来看看,我们孩子营养不良,到底是谁之过?希望能寻找到营养不良的蛛丝马迹,为您找到解决的办法。

镜头一:“小胖墩”和“豆芽菜”

龙俊小区的张海和刘东哥俩每次“出场”,都是那么引人注目:张海圆圆滚滚,手粗腿圆,整个一小胖墩;刘东尖脸窄腮,骨瘦如柴,活生生一根“豆芽菜”。小区里的熟人不免打趣道:“你们俩呀,把各自吃的东西混在一起,然后平分着吃,准保一个壮实起来,一个苗条下去。”

善意的调侃,道出了两名12岁少年一胖一瘦、反差强烈的部分原因。

小胖墩张海是个大胃王,吃得多,饭量都快超过他爸爸了;吃得快,如风卷残云,狼吞虎咽;不挑肥拣瘦,既喜欢蔬菜水果,也喜欢肉、蛋、奶。张海尤其喜欢吃红烧肉及肯德基、麦当劳的烤鸡翅,午餐往往是一碗米饭配一盘红烧肉。此外,晚餐后他还经常随爸爸妈妈去吃夜宵。

“豆芽菜”刘东却好像与食物有仇,对吃饭提不起劲。妈妈早上辛辛苦苦准备了馒头、水果、牛奶、鸡蛋或肉饼汤,他却不领情,常常只啃个馒头便离开餐桌。他讨厌牛奶鸡蛋,也不太爱吃肉。午餐由于没有父母监督,刘东更是随心所欲。嫌学校食堂的饭菜太差,他很少去食堂吃,而是到学校门口的路边小摊买烧烤肉串和油饼等,有时不想出去就不吃午餐。晚餐也吃得不多,爱吃零食,家里常备水果、膨化食品和饼干糖果等。

无论是小胖墩还是“豆芽菜”,我们身边都不少见,特别是营养过剩的小胖墩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2006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的10年间,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大幅度上升,与1992年相比,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19.4%,肥胖率增加了5.9%。与此相随,高血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逐渐低龄化,成为儿童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统计表明,超过60%的学生至少有一项代谢综合征指标(如血糖、血脂等)不正常,全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1790万,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59万,还有563万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血脂异常。而营养不足对“豆芽菜”们的潜在危害也不小:降低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他们的体格、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身边出现这么多小胖墩和“豆芽菜”?

排除疾病与遗传的因素,小胖墩和“豆芽菜”们的共同“源头”是——不良饮食行为。小胖墩张海的不良饮食行为有:进食速度快;午餐的副食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爱吃油炸食物等。这些不良饮食行为导致他营养摄入不均衡和能量过剩,是造成他肥胖的主要原因。

“豆芽菜”们的饮食行为也好不到哪里。刘东的不良饮食行为有:早餐食物单一,结构不合理;偏食与挑食;吃路边小摊的不卫生食品;饮食不规律等,这使得他营养摄入不均衡且严重不足。

偏食与挑食:如果把每餐不吃两种及两种以上常见食物的行为定义为偏食,那么,据统计数据,小学生和中学生偏食所占比例超过30%。偏食与挑食致使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进食速度过快:进食速度快(每餐进食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为宜),使胃部缺乏充盈感,与进食有关的迷走神经仍处于兴奋状态,待到有饱腹感时,进食量往往超过实际需要量。

食物种类单调:食物可大致分为谷类、奶(豆)类、肉类及蔬菜水果四类,四类食物均食为质量“优良”,食用其中的三类为“较好”,只选择其中两类及以下则为“较差”。食物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缺乏病,如贫血、脚气病等。

饮食不规律:过时误餐,尤其是不吃早餐,使胃酸得不到食物的中和,进而侵蚀胃黏膜,易造成局部炎性溃疡。定时进餐能使胃肠负担均衡,使进食时间成为条件刺激,当进餐处于食物中枢兴奋性提高时,易引起良好的食欲,保证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及充分利用。学生采取三餐制,各餐时间间隔4~6小时为宜。

不当节食:据调查,大约30%~60%的青春期少女试图通过节食来减轻体重,获得苗条体形。而节食不当可能导致神经性厌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饮食不卫生:相当部分学生喜欢向流动摊贩购买没有卫生质量保证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及其他健康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