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保健

宝宝生病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

宝宝生病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

孩子生病是是很常见的,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生病的呢?其实孩子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家长要慎重对待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容易产生很多误区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生病”是一件大事:影响孩子的性格特点

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先天气质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 成的。孩子的性格就是在一件件生活事件中形成的,所以疾病作为孩子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件大事,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同样很大。

当然,有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消极,没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积极,关键是他人和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形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幼年是孩子疾病的多发期,通过一次次的亲身经历,孩子从父母在这个非常时期的教养方式中获得了性格形成的重要素材。

关于“生病”,有5个误区

误区1:“生病”完全是一件坏事。

一般情况下,年轻把孩子生病看成是一场痛苦的折磨,不但折磨孩子的身体,还折磨父母的心态和精力,的确如此。但如果父母转变一下心态,变得更加从容一些,孩子获得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智成长。

“孩子病了以后,好像长大懂事了。”老人则常说:“生病的孩子长见识。”有的父母也这样为我们做出了正确的示范:“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爸爸妈妈喜欢勇 敢的孩子!”……孩子在大人的鼓励下,战胜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确实是训练他勇敢、坚强性格的好时机。在健康状态的生活事件中,还真是很难找到 这么好的素材来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毅力等性格品质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进而把病期转化为孩子形成积极性格因素的契机!

误区2:要了"身体健康",丢了"心理健康"。

大多数孩子经过一场场疾病后,会走向阳光和健康,但也有的父母像吴先生那样,在疾病面前首 先自己变成了弱者,向疾病求饶,对孩子有求必应,失去了一颗平常健康的心态,从而给孩子的性格打上了一些特殊的烙印:疾病是一个砝码,可以换来我想得到的 一切。因此,常有父母说:“孩子刚刚大病一场,现在变得特别娇气,一点要求不满足,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有的父母则说:“生完病,孩子的脾气特别大,不 像以前那样乖,总要大人让着他。”可见,如果父母有所疏忽,生病就成了孩子脾气转变的里程碑,里边渗透进一些消极性格因素。

初为父母, 孩子一病,容易显得手忙脚乱。虽然孩子不会对爸爸妈妈的话条分缕析,但是他们特别善于解读父母的情绪和家庭的氛围。所以,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要主动训 练自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调整出冷静和理性的状态,该检查就检查,该住院就住院,不把孩子的病耽误了;同时也要注意把焦虑和紧张掩藏在心里,不让孩子受 这种情绪的感染,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误区3:拿“去医院”吓唬孩子。

在生病期间,医院是孩子产生体肤之痛的地方,所以孩子一般都对医院有敬畏之感。如果孩子生病是由一些不良 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导致的,例如随便吃脏东西、天凉不愿意加衣服或者做危险、剧烈的运动等等,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得“去医院”,这 是对孩子进行因果关系的健康教育

但是很多父母像吴先生一样,用“上医院打针”的办法来应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其实两者并无因果关系,虽 然一开始可能奏效,随着孩子年龄渐大,认识水平渐高,他很容易识破其虚假性,反而变得更加顽皮,所以这么做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还影响了父母对孩子说教的 权威性。另一方面,这种依赖吓唬来教育孩子的办法还阻碍父母思考正面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父母很容易感觉自己没辙了,于是放弃了对孩子的进一步管教,孩子 因此变得更加任性,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