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安全

宝宝当心“秋泻”变“春泻”

宝宝当心“秋泻”变“春泻”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易使人患病,孩子的感知最为强烈。

  近日,在福州各医院的儿科诊室,轮状病毒让不少孩子拉得稀里哗啦。原本在秋冬季猖獗的“秋泻”,今春威力不减。2岁以下儿童,最易中招。

  张先生的女儿1岁大,前两天眼窝凹陷、经常哭闹,还伴有流涕、咳嗽等。起初,张先生以为是感冒了。可过了一天,女儿开始腹泻,一天七八次。到医院一查,发现原来是轮状病毒,就是俗称的小儿秋泻。

  “秋泻”咋变成“春泻”了呢?福州儿童医院消化专科陈凤钦副主任医师说,轮状病毒在15~20℃左右的气温下特别活跃,在福州这个地方,发病的高峰期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份,也是俗称的秋泻。而今年已时近5月,医院门诊仍频频接诊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儿,并且多是6个月~2岁的幼儿。这可能与今春气温偏低有关。

  轮状病毒大多“病从口入”

  轮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如果婴幼儿不慎接触轮状病毒,并进入消化道内,就会引起急性肠炎。由于6个月至1岁半的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抗轮状病毒的抗体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最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而发病。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来自母体和母乳中的抗体,不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