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家长和宝宝非语言交流的方法
说到交流,大家一定想到的是语言交流,但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交流方法是非语言的,而这种交流方法最适宜家长与小宝宝们之间使用了,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不妨现在就和我们一起看完此文了解一下。
如何与孩子交流?居高临下的说教或是一厢情愿的喋喋不休?这都不可取。反而,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拥抱,甚至只是点点头、微微笑都能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吝惜你们的神态和动作,在用语言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辅之以热情的、充满爱的非语言沟通方式,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和鼓励。
非语言在沟通中影响巨大
我们知道,人与人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依据研究分析,在日常的沟通中,一般人以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用词遣字(语言内容),其实仅达到7%的效果。和语言相对的非语言信息,其影响力却高达93%,其中55%是通过眼神、表情、姿势、手势、动作等身体语言来表露,38%的影响力是由语气(音调)表现出来。因此,在整个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就成为影响信息传达的最重要因素。
人们在潜意识层面或刻意的意识下,凭借各种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身体语言,传达出千百种可能自己都压抑不住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情绪化信息。所以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都被归纳为非语言沟通的要素。
重视和孩子间的非语言沟通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经常抱抱我;如果你们爱我,就经常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陪陪我……”正如这首歌传达的孩子们的简单心思,爱,并不一定要说出口,抱抱、亲亲、陪陪都是孩子希望你和她沟通的方式,这便是爱的语言,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会用爱的语言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关爱的眼神;如果你会用关爱的眼神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微笑;如果你会用爱的微笑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教育孩子时,你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还应该重视与孩子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学会通过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
亲子交流中的那些非语言方式:
1、抚摸。满足孩子肌肤饥渴的心理需求。
2、拥抱。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和温暖。
3、亲吻。让孩子感受到你开心和快乐。
4、握手。传递你坚定的力量。
5、点头。传递认可和鼓励。
6、微笑。传递默许和包容。
7、眼神。表明你是默许、支持,反对。
8、表情。传递你内在的态度。
宝宝年龄小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或者不能很好的与父母进行交流,那么家长不妨就用上面的这八种非语言交流方法来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我们才能满足孩子更多的心理需求。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