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泛灵心理”知多少
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做家长的不仅要关注孩子身体的健康,也要注意幼儿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幼儿期有很多特殊的心理,如泛灵心理就是常见的一种。可能很多家长不太了解,那么什么是泛灵心理呢?泛灵心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哪些妙处呢?
“泛灵心理”知多少?
幼儿时期的“泛灵心理”,是指把所有的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泛灵心理”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宝宝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不能用简单的“模仿”和“想象”解释。
宝宝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主要表现在认识对象和解释因果关系两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泛灵观念的范围逐渐缩小。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泛灵论”的实质:它产生于宝宝把事物同化于自己的活动之中,是由于内在的主观世界和物质的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一种表现。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不同意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宝宝虽具有泛灵思想,但并不普遍。中国有关的研究认为,宝宝把无生命客体看作是活的和有心理的认识倾向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它直接依赖于知觉或表象中所注意的对象的某一拟人特点,这是宝宝的泛灵心理,而非泛灵观念。宝宝的思维水平决定宝宝缺乏关于“活的”的“心理”的系统化正确认识,这是3~6岁宝宝泛灵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由对象的某一拟人特点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泛灵心理产生的条件,认识和情绪体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产生了泛灵心理。
“泛灵心理”有妙用
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宝宝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宝宝的这种”泛灵心理”,对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应该有效利用“泛灵心理”引导宝宝。
好文推荐: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