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这6件事 剥夺孩子安全感
父母总是在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宝宝,给予宝宝最贴心的照顾。年幼的宝宝最需要父母给予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成为宝宝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无形力量!但是,有时候父母认为好心的行为却无法给予孩子安全感,反而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那么,影响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1、 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吵架
父母的关系不和谐,家庭经常吵吵闹闹,这是宝宝最害怕发生的事情。父母的争吵使得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总是感觉父母随时会分开。而且宝宝年纪还小,他们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孩子很容易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会认为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这样便造成孩子心理负担。
宝宝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造成了胆怯、懦弱、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内向抑郁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因此,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什么问题等到孩子离开后再沟通。如果父母们真的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大吵一顿,那么父母也应该在孩子面前和好,并好好向孩子解释父母争吵的原因,求宝宝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同时也应该要好好地安慰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把心里压抑的感受说出来,再针对性地加以宽慰。
2、 父母双方或一方缺乏安全感,情绪多变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的情绪多变,或者表现得缺乏安全感,会使得孩子无意识地受到了父母的这种消极情绪影响,使得孩子长期处于受惊吓的精神状态中。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这种缺乏保护的心理感受使得他产生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与同龄人相比,宝宝的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名嘴杨澜在谈及育儿时说过,希望父母尽量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或者不断地宣泄一些负面的情绪,要尽量保持一种冷静积极的形象,避免做一个情绪化的父母。父母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给宝宝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还应该多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开心地笑,让宝宝能够由衷地感受到父母与自己的积极互动,在游戏和生活中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
3、 孩子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
传统的家庭教育意识就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因此一些父母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严厉的教育。宝宝年纪小的时候,他们想要某种玩具就会向父母提出,父母不给买他就在大街上哭闹,父母严厉起来又打又骂,多次如此使得宝宝即使是有想要的东西,他都会抑制着自己的欲望,甚至害怕向父母提出过多的要求。
孩子生理、心理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使得宝宝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缺乏对父母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宝宝和父母之间心理上便产生一道鸿沟。
虽然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很容易使得孩子骄纵蛮横,自我中心。但是父母满足孩子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其实并不过分。这样子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都是能够尽可能地满足。
因此,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需要,可以通过多沟通来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量力而行地给孩子满足。父母也应该多主动关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给宝宝最大的温暖。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