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心理

让宝宝不再内向的无敌秘籍

让宝宝不再内向的无敌秘籍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们越来越不爱说话,没有了婴儿时的活泼好动,宝宝2-3岁的时候,开始不愿意说话,见到陌生人更是如此。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们,那么到底宝宝内向胆小的原因是什么,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让宝宝不再内向怕生呢?下面小编就来教你一些让宝贝变得积极活泼的小秘籍。

导致宝宝内向的原因

天生气质

有些孩子天生擅长人际互动,有些则老是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胆小模样,孩子们面对各种刺激所展现的独特反应方式,称之为「气质」。在天生气质的9个向度当中,「趋进性」和「适应力」是检视孩子是否为内向性格的重要观察依据。

趋进性指的是孩子面对新事物(包含人、环境、食物)的反应,趋进性强的孩子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趋进性弱的孩子通常面对新事物易展现出害羞、退缩反应,甚至强烈拒绝接受。

适应力指的则是接受新事物的反应时间,有些趋进性弱但适应力强的孩子,虽然在一开始表现得较内向,但只需要短暂的适应期就能够接受新事物;有些孩子的趋进性和适应力都不强,那么就可能需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才有办法坦然面对新事物。

环境使然

小家庭结构和少子化是造成孩子内向性格的重要因素,因往来的人际网络较封闭,平日缺乏人际互动练习,自然在面对新刺激时容易表现出害羞、胆小的样子。

另外,有许多双薪家庭选择将孩子交由长辈托育,长辈将养育重心放在生活起居的照料上,对于情感的慰藉可能给予不足,或是提供的互动刺激较少,也可能使孩子的个性变得内向;有些假日才能与父母相处的孩子,则有因长期受到忽略而缺乏安全感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内向性格的常见因素。

提到安全感建立,马文华所长强调,经常变动环境(如:搬家、换幼儿园)和照顾者(如:更换褓姆、爸妈和祖父母反复易手照顾),也会使孩子因为依附关系无法稳定而感到不安,将造成孩子适应困难,更容易有怕生的倾向。

教养影响

有句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照顾者的性格对孩子的表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假设父母都是沉静、内敛的性格,平时不爱与人打交道,孩子缺乏活泼、开朗、善于应对的模仿对象,自然无从学习落落大方的态度;但若是将天生羞怯的孩子交由个性开朗的对象照顾,经长期耳濡目染,孩子通常较易克服羞怯的人格特质。

现代人由于孩子生得少,经常对孩子过度保护、凡事代劳,结果便是剥夺了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生活自理与表达能力,在缺乏自信的情况下,接触外界刺激时便会表现出胆小、退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