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受挫能力5个关键
当孩子出生后,几乎所有的家庭重心都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作为家庭中心的孩子总是受到各方的关注,每当获得一小点成就时,我们总是不忘鼓励和表扬。但是,我们也慢慢地发现,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孩子却越来越受不起挫折。究竟该怎样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挫折呢?来听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吧!
遭遇挫折不同情绪不同表现
孩子遇到挫折时,会有不同表现,或哭闹、或发脾气……这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情绪类型一 不满型
行为表现出现破坏行为
情绪急躁、控制欲强的孩子在做事受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接受批评或被人取笑时,会在心里产生不满情绪,会对相关的事和人产生一定的仇恨,他们会快速在行动上有所表示,主要是表现出报复的行为,例如打人、骂人、把东西弄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恼羞成怒。一般“不满型”的孩子,若在情绪阶段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在后期表现出破坏行为。
情绪类型二 失望型
行为表现出现排斥行为
有些孩子遭遇挫折时,会体验到受伤的感觉并感到失落,会表现出伤心、失望的情绪。这些情绪让孩子寻求安慰,寻找依靠。例如,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感到很挫败时,会在长辈跟前哭泣一番。“不满型”的孩子在情绪处理阶段如果被打压、被否定,可能会因为无助而转变成“失望型”。
很多孩子在达不到预期的行为结果时会对这件事产生排斥,不想继续再做这件事。“失望型”的孩子,若在情绪阶段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在后期表现出排斥行为。为了避免痛苦的情绪体验,孩子会选择少去做或者不去做这件事。
专家提醒
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孩子来说,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以在未来有更好的成长。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家长信奉挫折教育,希望通过经历更多的挫折让孩子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但6岁以前还是应当慎用挫折教育,因为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们,都处于安全感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给予太多挫折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外界的信任、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外,挫折太多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使他本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恼怒上了。
接纳受挫情绪引导正确认知
面对遭遇挫折的宝宝,年轻的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呢?
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家长在应对孩子遭遇挫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接纳孩子受挫折的情绪,不要指责;分担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你也会这样;然后家长通过了解产生的原因,使用一些技巧和方法,陪伴、引导和鼓励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状态。
核心目标是让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
●挫折感谁都有,挫折感并不可怕,很快会过去;
●做不好是因为我练习还不够;
●坚持多试几次,就会越做越好;
●我有自己做的比别人好的优点。
3岁以前,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于家人和老师。所以,家长们要多给予一些语言上的肯定和评价。
培养宝宝抵抗挫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在2~4岁宝宝开始遭遇挫折的最初阶段,正确处理他们的情绪、引导与正确解释挫折;同时,父母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养中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勇敢坚持的人,长大后更能抵抗挫折。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