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帮助胆小宝宝锻炼胆量
有的孩子特别胆小,见了生人害怕,见了小动物躲闪,到了晚上就要黏住妈妈一刻都不能分离。有时带了玩具出去,不容易走进小朋友中间,有顽皮的小朋友恶作剧把玩具抢走,也不敢要回来。妈妈心里着急:这么胆小怕事怎么行?
宝宝怕什么
父母要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比如陌生的动物或者刺耳的警报声;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主要包括不熟悉的事物、曾经造成伤害留有恐怖记忆的事物、没见过的东西、没听过的声音,这些都会让他感觉非常害怕。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多年研究,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鉴于此,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妈妈要小心自己的宝宝被“吓住”。当有剧烈的响声的时候,妈妈可以捂住宝宝的耳朵,等响声过去了再对宝宝说:“响声很大,但是没有伤害!捂住耳朵就好了!”当有恐怖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妈妈最好捂住宝宝的眼睛,对宝宝说:“有点害怕,宝宝不要看了!”
有的宝宝看到不熟悉的物品会害怕,妈妈除了给他解释这个东西不会伤害到宝宝外,最好带宝宝远离这个东西。等宝宝一天天长大,随着他对环境逐渐熟悉,对这件物品逐渐习惯,改变了对这个物品的恐怖认识,自然就好了。
很多家庭习惯挂几个气球来刺激宝宝的感官,但是气球爆炸的时候,可能会吓到宝宝。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捡起炸开的碎片,对宝宝说:“气球爆炸,不会伤害到宝宝,只是有点响声,宝宝不要害怕啊!”如果宝宝当时特别害怕,妈妈最好暂时不要让宝宝接触气球,免得宝宝再一次被吓着。
为了尽可能地让宝宝不被吓着,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找到刺激宝宝的“元凶”。一般来说,引起宝宝恐惧的大都是眼睛看到的,所以妈妈从视觉角度预防宝宝不被吓着是最实用的方法。
如果妈妈有办法让宝宝喜欢上某件东西,那么宝宝就不会有被什么吓着的恐惧了。比如,宝宝害怕毛毛虫,妈妈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毛毛虫的故事,然后把宝宝带到室外,让宝宝见识一下真的毛毛虫,妈妈亲手做实验,等宝宝明白了毛毛虫不咬人、不往人身上爬,也就不害怕了。
有的时候,宝宝对某件物品的恐惧来自妈妈的影响,如果妈妈真的有恐惧的东西,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恐惧的神情。另外,一切恐怖事件或父母遇事大惊小怪都会影响宝宝,使他们产生惧怕心理。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讲述恐怖的事件。比如,哪个孩子被狗咬了,弄得浑身是血;哪个孩子剪头发的时候把头皮剪破了,流了很多血;哪个孩子走路磕到石头上了,腿磕破了等。
如果宝宝对某件事、某件物品有恐惧心理,最好经常带孩子与他所害怕的东西接触,便于孩子了解、熟悉和习惯害怕的对象。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