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宝宝这么小怎么可能得这种疾病,专家提醒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哭闹也是一种心理表现,因此婴儿患心理疾病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案例分析:松松的妈妈肖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白领,儿子松松出生后,肖女士坐满月子就回到公司上班。每天忙着工作,肖女士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同时,一向注重形象的她,为了保持体形以配方奶代替母乳喂养,还专门请来保姆照顾儿子,晚上松松也是跟着保姆睡觉。很快,肖女士发现儿子很爱哭,吃饱了哭,逗他玩也哭,全家人都拿他没办法。
婴儿虽然说不出来,但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哭闹是他一种心理需要的表现。婴儿在母体里可以闻到母亲的味道,让他有安全感,但松松出生后由保姆喂养让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心理。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由父母陪伴的孩子情商会比较高,建议家长不要为了工作而忽略对孩子的关爱。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多与孩子说话、一起玩耍等。
专家提醒:莫让婴儿感情缺乏,婴儿感情缺乏会患心理疾病!
孩子呱呱堕地后,就具有强烈的感情。一种是愉快,代表吃饱、睡足、身体舒服的生理满足;一种是不愉快,如饥饿、疼痛、身体被束缚,代表生理上尚未满足。以后又逐渐分化为多种情绪,如害怕、厌恶、愤怒、高兴、喜爱等,例如当大人逗引他,用玩具与他玩时,他就有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当尿布湿了,缺乏充足的睡眠,饥饿时,他就哭闹不止,所以,婴儿时期的感情是丰富的。
然而,并非满足了婴儿的生理需求后,就能使这产生良好的情感。有时,婴儿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明明已经吃饱、睡足,而且大人侍候得很舒服,他还是莫明奇妙地啼哭,这种啼哭是婴儿另一种饥饿现象,称为“皮肤饥饿”,意味着婴儿要求大人的爱抚、搂抱和触摸,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抱起他,抚摸一下他的头部或腹部,用说话逗引他,眼睛向他对视一下,婴儿的哭声便会嘎然止住,这就是一种爱的需求。
婴儿由于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细致的照顾和敏感的应答,既要照顾他的衣、食,又要满足他的情感要求。例如,根据小儿运动的发展,给予活动的自由,用发声的玩具逗他玩,多与他说话,睡觉前在背部轻轻地抚摸,使小儿体验到环境的温暖,大人对他的爱抚,同时发展了他对成人的信任感。反之,如果仅仅偏重对小孩的生活照顾,而没有适当的玩具,成人不与婴儿多交往,则婴儿不会有良好的感情,表现出呆滞、爱哭等异常行为,因此,父母在养育1岁以内的婴儿时,注意莫让他感情缺乏。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