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多孩子咋玩不到一起
2岁多孩子咋玩不到一起?孩子1岁半后对外接触的机会多了,家长也更关注起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常有些榕城家长有意约上也有孩子的亲朋好友出去玩,为的是让孩子多些玩伴。但这样的刻意安排,小家伙们似乎并不领情。
2岁多的孩子咋玩不到一起
“有时撮合他们一起玩,也不过是握握手、抱一抱,又各顾各地玩去了,也只有分东西吃的时候,才能把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早教QQ群里的豆妈笑言。
近日,记者也细心观察过在福州早教学校上小小班的孩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相处,但除了老师引导的集体游戏,多数人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信赖的玩伴。即便是有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也很快会因为争抢玩具、推打等不愉快行为发生而悻悻分开。
“而在我们的模糊记忆里,自己能走能跑后,父母就要去干活了,小屁孩们自己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玩上一整天,等到天黑了才各自回家吃饭。”俊妈的回忆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
相仿的年纪,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今的年轻父母多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之间似乎也多出了一层屏障。妞妈有些担心,自己对宝贝女儿太过呵护了,以至于束缚了她对外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孩子之间为啥疏于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望还是缺乏交往技巧?是孩子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还是父母过于心急了?家长又该如何引导?……迷茫中的家长,多半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看完本期这三位业内人士的细心解答,同样可以让您充电学习,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理解孩子
时代环境大变样 社交更困难
德慧泉早教中心创始人陈明兴教授感叹,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化、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狭隘而封闭的生活空间都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过去生活节奏较慢,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稳定,人与人之间的防范相对较弱,而今,相互防范的心理,加大了人与人交流的难度。
过去普遍都有兄弟姐妹,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游戏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学习和培养的。而今独生子女的玩伴成了一大问题。
过去兄弟姐妹多,许多家庭采取“放养式”,而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个个是宝贝,是掌上明珠,碰不得,摔不得,许多家庭采取“圈养式”。
过去大院邻里之间开放式的较多,孩子们经常能聚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今独门独户的封闭式“蜗居”成了城市居住环境的主体……
种种外界环境的改变,给今天的孩子们的社交带来了困难。万婴跟踪(福州)亲子园资深老师、高级育婴师刘丽娟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目前影响城市宝宝社交的四大因素:
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太少,也许有家长会辩解,“我每天都带宝宝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于与同伴交往;二、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在玩乐中被“欺负”,总是给予过多干预;三、孩子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四、“不会分享”,导致宝宝不能融入群体。
了解孩子
2岁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同伴
作为老师,旺婴妈妈亲子园小小班的姜媛媛一度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久了之后,她渐渐明白,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
“2岁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
刘丽娟也想告知家长宝宝同伴交往的特点,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发出微笑及“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