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心理

从小让孩子接受被收养的事实

从小让孩子接受被收养的事实

当今社会,不孕不育的夫妇越来越多,因此收养孩子也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养儿防老、继承家产、要一个完整的家……在中国收养孩子往往不单纯只是想照顾这个孩子,更多的是赋予了其他“私人”的想法,因此,收养孩子的结果就变得较为复杂。精神科专家表示,从孩子健康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模式是从小让孩子接受自己收养的事实,但这个模式在中国也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出生就被收养,孩子从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这种情况对于收养孩子的父母来说最为理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王相兰说,这样父母就避免了孩子一系列的心理情绪的波动。然而秘密总是很难遮掩,孩子早晚会了解真相,如果成年后才知道,还相对较能平稳过渡,假如在青春期的时候,往往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得多。因为,此时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突然发现真相之后,会对收养的家庭产生不认同感,对父母丧失信任,总认为这不是我的家,只是暂时容身之所,接下来就是寻找亲生父母的“剧情”上演。一连串的问题在孩子的脑海里都想弄明白,导致与养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他自己的心理也遭受创伤。

最近,王相兰就接到一个案例,年满18岁的阿强发现了自己是收养的孩子,在几经周折后,还找到了亲生父母,他立即要求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事与愿违,亲生父母并不想接受这个早已“遗弃”的孩子,而养父母因为孩子的毅然离开也伤透了心,竟然也不接受孩子回归。他因此而想到了自杀。

“收养,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复杂,不仅是把失去父母的孩子(或被遗弃)接到家中抚养,更要为孩子创造新的幸福家庭。但如果有了功利之心,比如养儿防老、继承家产等,就特别害怕孩子明白真相,对收养的事实秘而不宣,担心他一旦发现就会离开养父母,那辛辛苦苦养育孩子十几年就全白费了。”王相兰说,“如果收养是有一己私心的,那么养父母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很多。这与国外的情况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