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心理

宝宝“拧着干”的真实想法

宝宝“拧着干”的真实想法

 都说2岁宝宝“好反抗”,干什么都喜欢和大人拧着来。“你怎么这么难缠啊,我的小祖宗!”摇头叹息之外,你有没有想过试着了解一下宝宝“拧着干”背后的真实想法?

  不要跟我讲反话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你最好不要和他讲反话。表面看,2岁宝宝还挺能跟大人交流,不光能听懂你的话,而且动不动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可实际上宝宝的理解力并不完善,他只能理解你表达出来的跟你情绪保持一致的语言,如果你转个弯说话,或者说反话,即你的情绪和语言是相反的、矛盾的,他的理解就会出偏差。话里有话,正话反说,在宝宝这里是行不通的,他听不懂。

  “你居然把水都倒在地板上?!你再倒一次看看!”你想以此表达愤怒,其后果恰恰是你最不想要的——宝宝真就再把水倒在地板上了。

  宝宝听懂了你说出来的话,却不懂你话语背后的意思,他只知道实话实说,照单办事。

  给你的建议:

  批评宝宝的时候,不要用反话来强调你的生气,因为他无法理解你这是在批评、警告他。要让宝宝理解你的真实意思和情感,最好用最简洁、最直接的语言说出来。

  ——“我很生气。你不应该把水倒在地板上。”

  给我留点准备和缓冲的时间

  宝宝正专心于某件事,“宝宝,快点,要吃饭啦!”“快去睡觉!”对大人这样的催促,宝宝的反应多半是听而不闻,或者找借口拖延。

  不是宝宝不听话,是他无法这么快“换频道”。任何人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要用一定的注意力来维持精神集中,“换频道”需要迅速转换注意力。

  成人注意力的转移比较成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2岁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给你的建议:

  提早几分钟让宝宝知道,接下来他要做什么,给他预留心理准备的时间。

  ——“宝宝,时间到了,我们应该吃饭了。你把这集动画片看完,自己把电视机关掉,然后来吃饭。”

  ——“宝宝,我们要睡觉了。你再玩3分钟,过3分钟我就来叫你。”

  不要用物质奖励引诱我

  “睡觉了,宝宝听话,明天就买冷饮给你吃。”

  “听话,现在自己玩,等一下妈妈带你去买玩具。”

  这些可能是你常用的法宝吧?

  的确,它们常常能让你很快达到目的,但是,它们的后果可能让你更头痛:物质奖励居然成了宝宝要挟你的筹码,每次你要求宝宝做什么,他都要和你讨价还价一番:“不,我就不吃饭,要么你给我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