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不一样
为什么父母总是忘了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父母与孩子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是感性思维,凭潜意识行事,而成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理性思维, 掩盖了感性思维,显意识的作用压住潜意识的发挥,于是,观察世界的角度就不同。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
没事可干时,儿子就把家里的东西砸坏,连地上铺的砖块,他都会搬开来玩;一只废电池,一个钟表,他都会打开、砸碎。问他为啥这样,他说看看里面有无吸铁石。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干的这些事,他挨了打还要干。
孩子就是这样度过童年的,在大人眼里破破烂烂、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都是宝贝,都充满了乐趣。如果我们去看看孩子的抽屉,也许会发现,少了胳膊的娃娃,一颗缺了边的玻璃球,可是这每一样东西后面也许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也许有人还记得,在《牵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男主角钟锐要搬家时,要把儿子的一袋子玩具当垃圾扔掉,儿子马上像小拳击手一样对他è?打脚踢。这个镜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处理。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讲充满了神秘,而生活对大人来讲也许已??没有了秘密可言。我们应该还给孩子突破人生“秘密”的这份权利。
第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信息爆炸,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父母经历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要求孩子与大人有同样的视角是不现实的。
第三是有的父母思想固化,而孩子的境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这种变化和父母的不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父母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上,表现出两种极为典型的趋势。一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二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总希望挣脱父母羽翼时又用对待幼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所造成的结果都是忽视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忽略了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面对孩子,父母感到竞争的紧迫,时代飞速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他们中有的人冲在了浪尖上,有的人被淘汰了,还有的人正苦苦挣扎,内心备感压力的沉重。尽管父母的生活体验不同,但回过头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得学东西,得有几样谋生的本领,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是如此,到你们那个时候只能是更激烈。这种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使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安排孩子的每一天。
一封信里写道:
由于我丈夫是66届的高中学生,对未能完成大学梦耿耿于怀,现已成为终身遗憾。所以就让孩子来圆他的大学梦。从四年级开始给孩子加代数、几何等。有时一天要做80多道应用题,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却非常忽视。到现在上初中一年级了,还给孩子洗脸等。
这位父亲把自己的人生失意附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下完的一盘棋。早早给孩子“加餐”,却对孩子的全面生活能力不加以培养。
其实,父母应该清楚,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有他们这一代的生命内容,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是不公平的。
当孩子大了,父母当然明显感到了孩子的“渐渐远去”。但是,他们渴望孩子的爱并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爱,于是变得小心谨慎,努力想把孩子从身体到思想à?回到自己身边。有位母亲说,儿子和我上街,都不许我牵他的手,原以为孩子是个伴,早知这样,真想让他回到肚子里。
这种老母鸡护小鸡的心理使父母对长大了的孩子关爱备至,从吃饭穿衣的嘱咐,到交朋友、玩耍的叮咛,并从自己的角度告诉孩子看待许多事的观点。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父母都应该尽量去适应:孩子小时候,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快乐;孩子大了,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和适应情感距离。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
没事可干时,儿子就把家里的东西砸坏,连地上铺的砖块,他都会搬开来玩;一只废电池,一个钟表,他都会打开、砸碎。问他为啥这样,他说看看里面有无吸铁石。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干的这些事,他挨了打还要干。
孩子就是这样度过童年的,在大人眼里破破烂烂、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都是宝贝,都充满了乐趣。如果我们去看看孩子的抽屉,也许会发现,少了胳膊的娃娃,一颗缺了边的玻璃球,可是这每一样东西后面也许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也许有人还记得,在《牵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男主角钟锐要搬家时,要把儿子的一袋子玩具当垃圾扔掉,儿子马上像小拳击手一样对他è?打脚踢。这个镜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处理。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讲充满了神秘,而生活对大人来讲也许已??没有了秘密可言。我们应该还给孩子突破人生“秘密”的这份权利。
第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信息爆炸,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父母经历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要求孩子与大人有同样的视角是不现实的。
第三是有的父母思想固化,而孩子的境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这种变化和父母的不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父母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上,表现出两种极为典型的趋势。一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二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总希望挣脱父母羽翼时又用对待幼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所造成的结果都是忽视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忽略了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面对孩子,父母感到竞争的紧迫,时代飞速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他们中有的人冲在了浪尖上,有的人被淘汰了,还有的人正苦苦挣扎,内心备感压力的沉重。尽管父母的生活体验不同,但回过头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得学东西,得有几样谋生的本领,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是如此,到你们那个时候只能是更激烈。这种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使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安排孩子的每一天。
一封信里写道:
由于我丈夫是66届的高中学生,对未能完成大学梦耿耿于怀,现已成为终身遗憾。所以就让孩子来圆他的大学梦。从四年级开始给孩子加代数、几何等。有时一天要做80多道应用题,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却非常忽视。到现在上初中一年级了,还给孩子洗脸等。
这位父亲把自己的人生失意附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下完的一盘棋。早早给孩子“加餐”,却对孩子的全面生活能力不加以培养。
其实,父母应该清楚,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有他们这一代的生命内容,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是不公平的。
当孩子大了,父母当然明显感到了孩子的“渐渐远去”。但是,他们渴望孩子的爱并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爱,于是变得小心谨慎,努力想把孩子从身体到思想à?回到自己身边。有位母亲说,儿子和我上街,都不许我牵他的手,原以为孩子是个伴,早知这样,真想让他回到肚子里。
这种老母鸡护小鸡的心理使父母对长大了的孩子关爱备至,从吃饭穿衣的嘱咐,到交朋友、玩耍的叮咛,并从自己的角度告诉孩子看待许多事的观点。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父母都应该尽量去适应:孩子小时候,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快乐;孩子大了,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和适应情感距离。
相关文章
-
不管多累,还是家庭有多不和谐,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管多累,还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谐不应该把负面情绪传达给宝宝!
-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小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娇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宝宝经常出现打嗝的话
-
妈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
-
孩子爱哭闹,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变脸”哭闹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时,如果宝宝哭闹,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尴尬,其实宝宝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积极引导现如今,家庭里的经济条件、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愈加优渥,孩子崇尚独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