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动手能力要及时培养
小编家里的孩子不喜欢安分地吃饭,于是家里的长辈就开着电视,让孩子边看边吃饭,其实这样是不好的,那么,家长该如何在室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针对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不如适时地培养孩子“自己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远离电视。
遇到事情,大人想要帮助宝宝,宝宝却愿意“自己来”,这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
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并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改变宠爱方式
作为家长来说,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这是对宝宝理智的爱、真正的爱。
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恰恰是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
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撒到桌上,两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耐心指导
由于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教会宝宝“自己来”的技能,帮助宝宝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势必导致宝宝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经常提醒,持之以恒
许多事情宝宝要自己来只是凭一时兴趣,而宝宝的兴趣广泛却并不稳定,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要使宝宝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经常提醒宝宝按时去做该做的事,激励宝宝持之以恒。
另外,当宝宝在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时,父母应看着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半途而废或不负责任地乱做一气。事情做完后应及时评价,特别应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更新一下爱的观念,不能一味地宠爱,及时的培养一下宝宝的动手能力,这对宝宝的未来有很大的好处的。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