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式的教育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切身体会的,就是在小时候,妈妈会对我们的千叮咛万嘱咐,我们小时候也非常讨厌妈妈的这种唠叨式的教育,所以等自己做了妈妈以后,千万不能做一个唠叨的妈妈哦。
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带着责备和警告的成分;指导是故事孩子独立的处理问题,是一种促进,唠叨则是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也很愉快,而唠叨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厌倦和苦闷,甚至是反感,对孩子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指导能够帮助孩子更还的处理事情,而唠叨则会形成孩子的惰性,你不说孩子就不会去做。这样下去就是一种恶性的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的积极独立的个性被破坏。
家长唠叨孩子其实是首先是不相信自己,对自己做的事和讲的话不放心,所以一遍一遍的重复。喜欢唠叨的人,个性也是很软弱和紧张的。
那么,父母要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1、不要信口开河。
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完作业才可以去吃饭。但是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还是没有做完,就会开始担心孩子的肚子开始额。于是有事没事的,就问孩子说“还有多少,不吃饭啦”、“饿不饿啊”等诸如此类自相矛盾之类的话。所以家长要首先克制自己的额感情软弱,克服唠叨,在对孩子讲话前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过滤。
2、不要强行命令
家庭语言是否是低声调是母子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体现,要多和孩子讲讲悄悄话,这样也有利于避免气氛的恶化。在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告诉他。特别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悄悄的一句话比大声的呵斥要有用的多,这既是命令又是对孩子感情的信任。
3、不要事事叮嘱
其实孩子能够做的事情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而且可以说,大部分的家长虽然对孩子讲的话很多,但是却没有讲到要点上。反复的叮嘱智慧搞得家庭鸡犬不宁,大人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生气,孩子也会因为在这种繁杂的环境中无法专心做功课。
这里最需要注意的还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我们把这个阶段称做逆反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总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有的时候容不得家长的过度唠叨。家长事无巨细的唠叨,反而容易让他们走弯道。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