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教育

三种不良教育方式易养出不孝之子

三种不良教育方式易养出不孝之子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们做了父母之后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要孝顺父母,孩子孝顺与否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三种类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容易培育出不孝之子。

1、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

虽有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五六岁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如果经常挨打,从心理上很容易对父母产生反感和仇恨的情绪。而且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家长打骂孩子的行为可能造成孩子心理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容易产生孤独、悲观厌世、甚至形成畸形的人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措施:培养孩子对弱者的怜悯之心。父母首先要杜绝家暴的行为,防止因为暴力事件而致使孩子产生暴力反抗的情绪心理。另外,培养孩子对弱者的怜悯之心和良好的道德体验感能让孩子更好地关心关爱身边的人。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是一回事。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对社会来说,弱者是索取少、奉献多的一群人,而对孩子来说,父母也属于索取少、奉献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的面前吹嘘自己有钱有势,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耳濡目染一种“现实”的名利思想,这样的父母不仅培养不出孝子,而且会纵容孩子的非道德社会行为。孩子帮助弱者并受到家长的称赞,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道德体验感,这种感觉得到强化,孩子出现更多的利他行为。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同样如此。所以,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孩子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孩子,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