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教育

餐桌教育:宝宝成长学习的小场所

餐桌教育:宝宝成长学习的小场所

 


餐桌教育:宝宝成长学习的小场所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太小不适合上餐桌,而且担心宝宝不能很好地就坐,每到吃饭的时候,宝宝总是一个人在专用的小餐桌上吃饭,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宝宝和大人一起用餐这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可以与宝宝进行交流,同时用餐时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还能尽早地教育宝宝餐桌礼仪。

一个打碎的盘子教会了家庭的意义

张秉惠在抚养三个孩子的同时也在继续学习着,这是因为爸爸嘱咐她不论发生什么事也不要放弃学习。但是又要当老师又要学习又要抚养孩子们,这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是非常费劲的。有一天上完课,拖着疲惫身躯的她在进家门时,听到从厨房传来了盘子被打碎的声音。跑过去一看老大老二在摔盘子,本来还以为他们自己在准备饭菜,不过他们打得有点过火了,所以一个盘子摔在了地上。之后两个小家伙也没有要收拾的意思,而是跑到了客厅,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又打了起来。张秉惠就对孩子们说:“这个盘子摔坏了,我们家的一个人就不能吃饭了。”

我想告诉他们,把盘子摔了不是错,错的是他们没有珍惜家人。在家里都不尊重家人的孩子在外面怎么能尊重别人呢?我们在家里就能学到在社会上必须要了解的东西。

孩子们在餐桌上得到的教训

那之后的几天里餐桌上都很安静。盘子已经换上新的了,但是却没有人注意到。她认为这是找回家庭意义的沉默时刻。在这之后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孩子们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学会了在餐桌上拌嘴时,要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表达自己,有效地调节矛盾以及牺牲自我、关心对方等等。

不久之后张博士就把孩子们的餐具改成了塑料制品,有趣的是在这之后孩子们就改掉了乱扔盘子的坏习惯。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不容易摔碎的塑料碟子时,她会心地笑了。

看到孩子们摸塑料制品就像摸玻璃制品一样时,我就知道现在是时候了。他们产生了对家庭的认知,我在见到其他妈妈的时候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家庭的纽带感、

餐桌教育和家庭的纽带感成正比

张博士的三个孩子都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出身,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们不论在哪儿都是毫不逊色的优秀人才。成家之后的三兄妹认为家庭的纽带感比金钱、名誉更有价值。

小女儿在自己的律师职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职。在周围一片挽留声中,她说道,根茎结实的大树无论被暴风雨砍掉多少枝叶,都还会再结出果实的。后来不久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重返岗位的她比离职之前变得更优秀了。

张博士亲自体会到了餐桌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把厨房和餐桌当成教育场所是由于经济原因,但这是只有在家中才能享受到的教育力量。

不论出现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不变的原则是存在的。大家围坐在餐桌前进行提高纽带感的对话是人类起源以来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进行家庭就餐。从进化论方面看,餐桌文化跟人类的历史一样流传至今,就是它价值的最好证明。

餐桌教育一直都是西方父母很重视的一点,餐桌上对宝宝的教育和演示都能让宝宝很及时很准确地掌握到爸妈所教的东西,不管对宝宝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年轻爸妈们不妨试试。

 

好文推荐:

十种食物吃了会让孩子变笨大脑早衰 >>>

盘点四类父亲影响小宝宝以后的命运 >>>

一定要避免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

父爱无疆 男人该如何做一个好爸爸 >>>

专家支招:教小宝宝识字的六个方法 >>>

专家盘点:非凡孩子具备的三种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