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知:中国式早教的7大“败笔”
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提到中外幼儿园的差异,有一点很明显:国内幼儿园相对注重教育,而国外幼儿园则注重服务。
国内绝大多数父母都有这种想法: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学到什么,老师每天都在教些什么,是否开设有数学、钢琴、外语、电脑等课程,是她考察一个幼儿园的首选项。幼儿园当然要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教育功能的放大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才智VS素质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国内的父母普遍注重孩子的才智教育,并不遗余力地实行着,单从每年暑期班父母星夜排长龙的场面就可见一斑。
国外的父母,少了幼儿园的全力扶助,对于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更加注重,通过言传身教灌输给子女。外国家长认为,孩子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会很大限度地尊重他们,同时也要求他们对父母尊重。而且他们注重孩子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冷天少穿衣锻炼耐寒,培养孩子严格遵守时间观念、讲究公共卫生等良好习惯,至于才艺培养,一般都不会“强按牛头喝水”。
价值观:智能VS体能
认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会弹多少首曲子、会跳多少个舞蹈始终是大多数国内父母关注和当作谈资的东西。有些父母也表示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不过执行起来却往往身不由己。
国外父母则更多注重孩子的体能发展,他们认为,孩子在小时候除了快乐之外,就应该是发展体能的好时机,为以后应付更繁重的担子打好基础。因此冷天穿少衣服就显得很自然。有外国家长是极端的体能提倡者,他们甚至为了能在阳光明媚的冬日带孩子郊游,而主动向幼儿园请假。
不合理的中式早教
1、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尤其是和父母交流。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2、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分不满和痛苦。
3、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量。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来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地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4、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一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5、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
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因此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7、父母的爱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
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