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懂得用一颗尊重的心,一颗平常的心,一颗宽容的心开对待孩子,那么也将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不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说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许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害羞、封闭、逆反、敌对等异常心理,这种异常心理如不好好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一、 尊重的心
父母亲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及包办代替。父母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小培养他(她)的责任意识。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尊重和理解,反过来也会尊敬、爱戴父母,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平常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平常的心,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水平。这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状况。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平常人。这就注定了并不是每个人努力了都能获得一样的成功。
所以,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在口头上随意将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相比,使孩子产生自卑,丧失自信。
三、宽容的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闪光点。但许多家长往往缘于角色的固有和盲目的期望,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所以平时给予孩子的是随意性的训斥、责罚、打骂。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黯然神伤,而丧失信心,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声鼓励而奋发向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时时需要肯定和赏识,所以父母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出现困惑或犯错时,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之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帮助他进步。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有一颗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