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自然有效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重要的,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掌握好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可是家长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更好呢?
看看下面这些成功的案例,父母们或许也能收获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案例一:
7岁的鑫鑫性格倔犟,稍不如意就使性子、大哭大闹。一天下午放学后,鑫鑫玩游戏机直到 很晚才回家,爸爸批评了他一通。鑫鑫很生气,不但不吃晚饭,还把碗摔得粉碎。晚上,有心的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鑫鑫听:“有个小蛤蟆, 整天贪玩,妈妈批评它,它就大喊大叫,嚷得面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它长了满身的疙瘩,成了癞蛤蟆,难看死了。”鑫鑫听了,瞪大眼睛忙问:“妈妈,是真的 吗?我可不要变成难看的癞蛤蟆!”以后鑫鑫犟劲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鑫鑫的脾气逐渐平和下来,再也不会随便发怒了。
心得:
对叛逆的孩子单纯动用武力只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对大人更加疏远、畏惧、撒谎、躲避,以致越打越不听话。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让孩子在故事中自我发觉错误,这比父母的直接指责和勉强说教会更有效。
案例二:
尼尼是个特别怕疼的孩子,有一次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 天吊针。可刚打完两天,尼尼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医院了,并且振振有词地对爸爸说:“我已经打了三天吊针了呀。你算算,第一天的针我打了,第二天的针我也打 了,一加二不是等于三吗?”根据尼尼的俏皮劲儿,爸爸买回了尼尼最爱吃的烧鸡。开饭时,爸爸对尼尼说:“今天吃鸡,爸爸吃第一条鸡腿,妈妈吃第二条,你就 吃第三条吧!”尼尼疑惑不解:“爸爸,总共才两条鸡腿,哪来的第三条腿呢?”爸爸胸有成竹地说:“这还不简单,喏,这是第一只,这是第二只,一加二等于三 嘛!”“哈哈,爸爸坏!”尼尼脸红了,下午乖乖地跟爸爸去医院打了吊针。
心得:
孩子大多怕打针吃药,但又不可避免。案例中,爸爸根据尼尼的“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避免了亲子对抗,还让尼尼乖乖听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值得父母们借鉴。
案例三:
5岁的强强一向不爱吃蔬菜,爸妈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强强爸特意做了一盘咸肉,一盘青菜。吃饭时,爸爸对强强说:“强强,今天就两盘菜,咱俩各吃一盘,你爱吃哪一盘?”
“我当然吃肉了。”但强强没想到,这肉是越吃越咸,他吃不下去了。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菜,强强心想:这时的青菜也许比肉好吃。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趁势说:“强强,你知道爸爸的个子为什么比其他小朋友的爸爸矮吗?就是因为爸爸小时候只吃鱼和肉而不吃青菜,营养失调而导致的呀!”经爸爸这么一说,以后强强吃蔬菜再也不用三请四催了。
心得:
直接跟孩子解释不吃蔬菜对身体如何不利,孩子显然不会轻易接受。案例中强强爸将直接说教转化为烹饪手法的变换,再用“现身说法”,使得强强偏食挑食的喜好在无形之中得以纠正,可谓是让教育进行得不着痕迹,收效甚好。
总之,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接受教育,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