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教育

带给孩子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带给孩子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关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爱默生的一句名言让人警醒:“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在远古时代,人一出生就要面对大自然。在岩洞、洞穴和窝棚的外面,是美丽的山川河流、广袤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们呼吸的是自然的风、纯净的空气,听到的是鸟鸣、蛙叫、虫鸣,看到的是绿树、鲜花和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的瑰丽景观。

而今天,城市里的孩子从产房,到楼房,几乎一生都要面对无限扩张的钢筋水泥建筑。孩子接触的大多是楼房、马路、电视、电脑等人工建筑、人工景观和视频虚拟影像,呼吸的是弥漫在城市中的废气,听到的是刺耳的汽笛声、火车叫和街头小店的音乐声,看到的是灰蒙蒙、横平竖直、死气沉沉的街景。

50年前,在我小的时候,北京城没有今天这样大。那时,出了西直门就是北京城外,可以看见成片的稻田,每到夜晚蛙声一片。我今天住的小区在北京语言大学北墙外,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一片稻田。夏天,每到星期日,我就到那里逮青蛙。如今,从我住的小区往北、往北、再往北,再也看不见那连成一片的稻田了。一眼望去,是连成一片的小区和高楼,直到六环之外。

我小的时候,看星星是北京孩子夜晚的趣事之一。那时有一篇小学课文,读完之后,很多孩子都喜欢看星星。那篇课文是这样写的:“银河从东北流向西南,数不清的星星在天上眨眼,辽阔的宇宙是星星的家园。陈老师和我坐在操场上……”记忆中,这是一篇我从来没有背过的课文,但是,我当时学习的时候就很喜欢读,读了以后便有无限的遐想,一直记忆至今。

在我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夏夜,我突发奇想,带他到户外去捉蛐蛐儿。来到户外,我兴奋地举着手电筒,在野地里翻动着碎石和野草,呼吸着夏夜里的凉风,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而我的儿子一点也不兴奋,他甚至有些害怕那些碎石下面的小虫子。在黑暗中的田野里,儿子一路上东张西望,瞻前顾后、战战兢兢,生怕有什么打劫的坏人出现。唉,儿子很少接触夜晚的大自然,他已经害怕黑夜的旷野了。我知道,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在家中灯光下的桌子旁、电视和电脑旁或温暖的床上度过黑夜的,很少有孩子在晚上出门,甚至都少有人在自家的楼旁散散步,仰望一下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