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求必应”的教养模式
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但宝宝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花样百出:“妈妈,我要看电视,现在就看!”“妈妈,我们去超市买巧克力,现在就去!”“妈妈,嘟嘟在楼下玩电动车,我也要玩,现在就玩!”宝贝,等一等!不!我现在就要!
宝宝还真是急性子,没有丝毫的忍耐,即时满足在他们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但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宝贝们“等一等”。
似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认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了就应该即刻得到满足,为什么要等一等,这无法理解。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客观地分析现状:妈妈油锅里正在烧菜,不等一下,菜会焦掉;爸爸晚上要加班,需要提早开饭时间,买巧克力得缓一下……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自我满足才是首要的。那么这些“小急性子”都是谁造成的呢?除了孩子成长的心理特征外,父母往往在潜移默化间也助长了孩子们“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
“有求必应”的教养模式
父母不妨回忆一下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你们的行为举止正在告诉宝贝们:要求是可以马上得到满足的——
●豆豆要吃冰淇凌,妈妈听到宝贝儿子要吃东西,立马顶着午后的大太阳给宝贝去买;
●姗姗羡慕表姐有一个新的芭比娃娃,哭闹着也想要一个,心疼女儿的爸爸也不管家里的类似的玩具已经很多了,赶紧去超市买了一个新的娃娃送给姗姗;
●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说好了一人玩一会铁甲小超人,但是皮皮就是不愿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他总嫌人家动作好慢,怎么还没轮到他。妈妈觉得一个玩具要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等到到什么时候,得,干脆又跟老师单独要了一个玩具给宝宝玩。
瞧,正是为人父母的及时行动使得宝贝们“即时满足”得那么“心安理得”。当所有的要求,所有的东西都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无法体会得之不易的过程,因而也不会去珍惜,反而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试想,当一件事情需要经过更过的时间或是挫折才能完成,宝宝也会觉得完成这件事有难度,从心里上也会更加重视这件事情或是这样物品。因此适时地引导孩子学习有效的等待和忍耐,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对过这样的困扰:玩具买回来时宝宝很喜欢,但没玩两天就不爱玩了,扔在一边,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宝宝边吃边玩的危害 对宝宝边吃边玩说NO!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父母在旁边喂饭,而宝宝就一边吃饭一边玩,这样的情况其实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这六件事适得期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爱几乎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饮食、学习、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实际生活中,
-
开发宝宝智力的运动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更聪明宝宝更智力发育一直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而在智力发育当中,动作发育是早期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使
-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让宝宝聪明过人的几件事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为了父母最大与最幸福的“负担”,不仅要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也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