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教育

具有攻击性的幼儿如何教育(图)

具有攻击性的幼儿如何教育(图)

丁丁从幼儿园回家后,往往都会先在楼下的院子里玩一会儿。一天,丁丁哭哭啼啼地从院子里跑回来了,“王家哥哥抢我的手枪,还打我!”爸爸暴跳如雷:“没出息,哭什么哭!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过了两天,丁丁得意洋洋地拿着个布娃娃回家。一会儿,邻居来告状了,原来丁丁抢了邻居家小妹妹的布娃娃,还把小妹妹弄哭了。爸爸当着邻居的面把丁丁臭骂了一顿,可是,邻居一转身,爸爸就拍着丁丁的头,赞扬他:“有种!好样的!”

 



  您赞同丁丁爸爸的做法吗?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属于幼儿品行问题的范畴,它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性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故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工具性的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这是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年轻父母要了解孩子在这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攻击性行为的方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它物品;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来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