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教育

莫让“关怀强迫”变成孩子成长的拦路虎

莫让“关怀强迫”变成孩子成长的拦路虎

我国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在这背后家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渲染压力和恐慌氛围。如何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孩子克服难关成为家长亟待破解的命题——

日前,一位家长通过网上交流向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倾诉自己的烦恼:我的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现在作业很多,好像开始厌学了,非常缺乏主动性。他现在什么事都得靠我监督,除了看电视和玩游戏。孩子的主动性该怎么培养?

可以说,这位家长的焦虑非常具有代表性。事实上,许多家长对孩子遭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忧心忡忡。

在10月5日长沙市心理学会第二届年会暨专家论坛上,专家出示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青少年心理教育成为了会议的主要议题。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调动起人们对青少年成长之路的忧思。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3.4亿*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中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旗帜高扬,减负之举接连推出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依然堪忧。青少年尚处于心理发育未成熟期,面对着日益增加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和学校等门不予以重视,极易形成心理障碍。"关怀强迫"容易伤害孩子

在青少年遭遇心理障碍的背后,家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渲染压力和恐慌氛围。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出现心情压抑、焦虑、性格孤僻、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等心理问题。

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因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指与学习有关的压力)导致心理缺失,但是他们往往传递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压力的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压力下移的后果使许多青少年失去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尽管我国优质资源没有明显增加,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却在不切实际地成倍增长。父母的压力不断传递给孩子,孩子可能不理解这种行为,心理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