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幼儿 > 护理

十一小长假即来 警惕小儿”节后多发病“

十一小长假即来 警惕小儿”节后多发病“

中秋过后马上就是十一小长假了,每年过节的时候医院都会迎来一个就诊的高峰期,儿科门诊也不例外,这些疾病一般就是我们常见的“节日后多发病”。那么小儿会出现哪些节后多发病呢?怎么让小儿健康的度过小长假呢?下面就为大家说说小儿的节后多发病的类型及预防策略!

所谓儿童“节日后的多发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双休日、长假之后小儿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

消化道疾病

节假日后多发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和食物中毒。每逢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到城中心或外地或者近郊旅游,看到花色、品种繁多的各种小吃都要尝尝味道,既有糯米做的、面粉做的,也有大米或杂粮做的,还有甜味、咸味肉馅的,如果玩累了出汗多而口渴,还会有棒冰、雪糕、冰冻饮料等不离口。

急性胃肠炎

到了午餐或者晚餐时上餐馆,吃的菜肴油水不少,胃里成了各种食物的“保存箱”,不论从容积上,还是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平时,也远远超过了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胃“接受”不了这些过量的食物,就会反射性地呕吐出来,这是胃部的自我保护性措施,因而出现反复呕吐,这就是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另外,如果肠道消化、吸收不了,也会采取保护性措施,将消化不了的食物从大便中排泄出去,因而出现反复腹泻,这也就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而如果呕吐、腹泻同时发生,则称为急性胃肠炎。此时如果因为呕吐和腹泻而使水分丢失过多,就需要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细菌性痢疾

如果摄入的食物未煮熟而又被细菌污染,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即发生了细菌性痢疾。在小儿患细菌性痢疾中,有一型称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即在未排出典型的脓血便之前,先出现的高热、惊厥、神志昏迷或者四肢冰凉、循环衰竭等,如不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处理则可有生命危险。

食物中毒

如果全家都有胃肠道症状,那就要怀疑是否有食物中毒的可能。

胃肠道疾病之后消化道“元气大伤”,须经半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因为疾病之后胃肠道黏膜细胞及消化酶要达到正常水平需要时间,所以在恢复阶段内,宝宝的食欲仍会不佳,而只能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从营养角度来讲,恢复期只能提供平时饭量的70%~80%。

呼吸道疾病

节日期间易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伤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节假日总要到人多拥挤的场所,空气污浊,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很频繁,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疾病。

伤风感冒

即使在人少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内空旷的草地上,由于宝宝好动,喜欢蹦蹦跳跳,玩得浑身是汗,一停下来,如果不及时擦干汗液或者更换内衣,湿透的内衣就需要靠体温来烘干,必然要招致感冒,轻者仅流鼻涕、轻咳等,重者则发热、频咳、咽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所以,在宝宝玩耍之前可以用一块小方巾靠着皮肤垫于背后,待宝宝流汗后将之抽出,以保持贴身衣服干燥而不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