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婴儿 > 保健

婴幼儿肢体智能的三个阶段

婴幼儿肢体智能的三个阶段

听说你最近到我们这个城市讲“开发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的亲子讲座,只可惜我正好去外地出差。你能在这里给我简单地讲讲吗?

  答:我到全国各地讲课,经常听到一些婴幼儿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只要孩子一醒,就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动,不是摸摸这儿,就是踢踢那儿。有的孩子还喜欢摔打玩具,甚至破坏性地拆卸家中的正在使用的物品。家长感到大伤脑筋,不由得发出感叹: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怎么就不能好好坐下来学习呢?孩子1岁以后学会了行走,随着认知行为的发展,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思维和语言的发生,促使他们更喜欢到周围环境行走探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因此处于好动乱碰阶段。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平衡感掌握不好,可能一伸手、一抓来玩弄,就毁坏东西。如果没有大人看着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有的家长不喜欢这样的孩子,认为是不乖、淘气。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又学会了简单的语言,他们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个体,脱离成人的束缚,开始喜欢用“不”来回答家长的管束,而大人常常不允许孩子乱跑乱动,因此出现控制和反控制的争执场面。这往往也让家长感到十分恼火。实际上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开始进入某个学习成长阶段的象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对老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记忆,但是通过课堂上同学将内容作为一个情景剧来表演,孩子就会很快消化记忆了。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可是对于音乐、美术、舞蹈以及球类兴趣十足,甚至做得卓有成效。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些都与肢体运动智能有关。

  198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根据人的大脑结构,以及大量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是最早发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就是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能用双手灵巧地生产和改造事物。也就是说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它包括两种主要能力: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己身体的动作,如运动员和舞蹈家所表现的智慧;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身体以外的物体,如画家、雕塑家、外科医生所拥有的智慧。这项智能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大小肌肉具有控制技巧:如表现出来的平衡、协调、敏捷、力量、耐力、柔韧、弹性、速度等以及由触觉所引发的能力,如:跑、跳、投、攀、爬等。

  孩子出生后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外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他,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将所接触到的一切信息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中。而利用肢体的运动、肢体语言去接触外界的一切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主要手段,也可以这样说:活动就是学习。因为孩子通过视觉和听觉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只有通过运动、触摸和操纵物体,才能加深印象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据有的科学家统计:孩子听到的知识当时只能记住10%,看到的能够记住50%,可是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就能够记住100%。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及心理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婴儿时期,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的是通过动作表现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