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受孕前的各项准备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生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那就要重视孕前准备。除了营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受孕时机的选择
(1)生育年龄的选择: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岁,女方不得早于20岁,这是法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最佳年龄。据统计,新婚夫妻如不采取避孕措施,约有80%以上妇女在婚后一年内会受孕。
从医学和社会学观点看来,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3–25岁,男性为25–27岁,最佳生育年龄一般都认为女性为25–29岁,男性为25–35 岁。如过早生育,女方生殖器官和骨盆往往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妊娠、分娩的额外负担对母婴健康均为不利,也会增加难产的机会,甚至造成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
而且,过早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会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安排。但也应避免过晚生育,一般女性不要超过30岁,因为年龄过大,妊娠、分娩中发生并发症 (如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的机会增多,难产率也会增高。尤其在35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趋向衰退,卵子中染色体畸变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流产、死胎或畸胎。
如能选择最佳年龄生育,这个时期是生殖力最为旺盛的阶段,精于和卵子的质量较好,计划受孕容易成功,难产的机会也少,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2)受孕季节的选择很多学者建议选择夏末秋初受孕,第二年春末夏初分娩较为理想。因为夏秋受孕的妇女出生脊柱裂、无脑儿畸形的机会明显低于冬春季受孕者。
而且,早孕反应阶段正值秋季,已避开盛夏对食欲的影响,秋季蔬菜、瓜果供应齐全,容易调节食欲、增加营养。
当进入易感风疹、流感等疾病的冬季时,妊娠已达中期,对胎儿器官发育的影响已减少,足月分娩时正是气候宜人的春末夏初,有利于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应从男女双方健康情况、工作与学习负担等因素全盘考虑。
2、健康条件的准备:父母的健康是优化下一代身体素质的基础。计划受孕最好在男女双方都处于体质健壮、精神饱满的条件下进行。在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受孕。
新婚阶段,由于男女双方体力上都比较疲乏,接触烟酒机会较多,如婚后随即受孕,常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一般认为最好延缓到婚后3―6 个月受孕比较适当。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婚后生活,新婚阶段的体力疲劳已经恢复,工作和家务也应安排就绪,性生活也有了规律,夫妻双方在各方面也能互相适应, 在此时,健康状态良好,就可以考虑计划受孕。
此外.在受孕前的准备阶段,应注意加强营养,做好劳逸安排,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妊娠的发展。
-
女性一直怀不上孩子的原因?对大多数夫妻而言,结婚后备孕要孩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一般来说,很多女性在备孕半年内就会成功怀孕,步入人生的新阶段。然而,
-
这三点备孕常识,一定要知道!繁育生命,延续下一代,是每个新手爸妈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
早泄会怀孕吗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早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有很多的男性朋友们都会出现早泄,这样的症状给我们的男性朋友们
-
排卵期同房为什么不怀孕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在平时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排卵期同房,能够更好的怀孕才是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帮助的,是
-
同房后多少天能测出怀孕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在同房多久之后,才能够说出我们怀孕的家乡,有很多的人们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