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教中的“善意欺骗法”
有些父母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善意的谎言对于宝宝来说其实是为了他们好的,所以有时为了不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伤害、也为了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使他们乖乖听话,成人常利用些善意的谎言来达到教育孩子,其实这“善意欺骗法”真的好吗?
案例一
小狗回家了
毛毛和妈妈在路上遇到一只可怜的流浪狗,他们决定把小狗带回家,还给狗取名叫笨笨。毛毛可喜欢笨笨了,经常跟妈妈一起给小狗喂饭、洗澡,吃过晚饭,还经常带着它去漫步,没多久,毛毛就跟小狗笨笨成了好朋友。但是,有天,毛毛从幼智园回到家,发现小狗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找到。原来,小狗笨笨自己跑出去玩,不小心被汽车撞,去世了。妈妈犯愁了,这件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毛毛呢?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让他怎么样才能接受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突然离他而去的事实呢?
方法运用
为了不让毛毛在情感上承受太大打击,家长可以采用“善意欺骗”法跟孩子解释:“毛毛,笨笨一定是想妈妈了,跟妈妈回家去了。昨天我看到一只大狗在我们家门口转来转去,冲着笨笨‘汪汪汪’不停地叫,笨笨也对着那只大狗拼命地叫,看来那只大狗就是它的妈妈,它来找自己的孩子了。”毛毛委屈地说:“那它也不能不告诉我一声,就走了呀!”妈妈接着说:“笨笨昨天跑到你房间看你,但是你睡着了,我们应该为笨笨高兴才对,它终于回到妈妈身边了,离开妈妈多难过呀!你说呢?”
妈妈还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狗妈妈和狗孩子的照片装在信封里,告诉毛毛笨笨来信了,说它现在每天跟妈妈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让毛毛放心,为了给笨笨留个纪念,还特别和妈妈照了“化妆照”,如果想笨笨了,就拿出照片看一看。
知心话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超出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如果如实相告,可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阴影或者伤害,这时,成人可以花些心思编织一个合乎情理的善意谎言,这样或许可以使孩子欣然接受“事实”。
案例二
模拟打电话
幼智园周五要举行亲子绘画大赛,小孩子的家长都陆陆续续到了,明明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教师因为工作忙不能按时来参加。比赛就要开始了,明明还绝对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他焦急不安,催促教师赶快给妈妈打电话。
方法运用
教师把明明叫到办公室,假装拨通了号码跟明明妈通话:“明明妈,你已经在路上了,路上塞车?知道了,你让我先给明明当一会儿妈妈,好的,等一会儿你来了,你可以先悄悄躲起来看一看,明明肯定能给你一个惊喜,他会表现很棒的。”放下电话,教师跟明明商量:“你听到了,妈妈在路上塞车,要晚一些来,我们能不能给妈妈一个惊喜,让他看到明明表现很棒!”明明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示理解,爽快地跟教师一起参加了活动。
妈妈来时,明明把自己的画拿给妈妈欣赏,虽然妈妈有些看不懂,但还是给予了充分的称赞和鼓励。如果不是教师善意的谎言,也许明明这次活动从头至尾都会在期盼和抱怨妈妈的情绪中度过。
知心话语
有时,善意的“谎言”, 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安慰,消除孩子心中不良的情绪,有时还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找回自信。
小编建议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以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为主,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策略可以运用,但不能常用,要注意有个“度”。
-
如果让你重新带一次孩子,有哪些坑是你难以避免的?刚有小孩的爸爸妈妈,在新手的道路上都难免磕磕绊绊
-
如何保护孩子的视力一般到了春天我们都知道天气变化无常,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敏性的疾病的,学校开学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的
-
哪些玩具不适合小孩子玩一些比较危险的玩具尽量的不要给自己的宝宝玩耍,以免伤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但是现在玩具的材质都是相当的多的,有些玩具的安全
-
和胎儿之间的神秘互动当准妈咪第一次感觉到胎儿在动的时候,那种从心底流露出的惊喜,真是一辈子难忘的回忆!其实,胎动不仅是胎儿在动而已,也是能显
-
为何家长们总被伪早教忽悠呢很多媒体早已揭露过各种伪早教的乱象和骗术。一些人披着所谓引进自西方的早教理论的外衣,鼓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