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宝宝腹泻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宝宝生下来没多久就开始腹泻,这让妈妈们非常的心疼,其实这很可能是母乳性腹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情况呢?怎么预防母乳性的腹泻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母乳性腹泻的常识!
母乳性腹泻病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种很常见的疾病,它主要就以拉肚子、腹痛为主,患者在患得腹泻病症期间会出现虚弱无力、食欲下降和头晕等症状,严重时期的病患者会直接导致虚脱和瘫痪,最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
引起母乳性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E2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也可能是小儿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可用醋酸铅法测定患儿粪便中乳糖量以初筛,再用去乳糖饮食后迅速见效来证实。出现所谓生理性母乳性腹泻时不要为了大便成形而改喂牛奶。婴儿机体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会逐渐发育成熟,酶活性增加,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随着增加辅食逐渐好转。另外注意小儿不要捂奶头,每侧乳房基本吸空后,如继续吸吮,乳汁中脂肪量会增加,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主张要吸就吸,不吸就停。每次10分钟左右,饱满的乳房即可基本吸空。
对于母乳性腹泻,不用特别的担心,可以看看下文怎么说:
怎么办之继续哺乳
一般比较轻的生理性腹泻无需治疗,妈妈可以继续哺乳。这样宝宝机体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会逐渐发育成熟,酶的活性增加,逐步能够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随着增加辅食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