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危害性非常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非常高的,给幼儿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很多的家长还不是很了解新生儿败血症,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病因
1、病原菌
不同地区病原菌有所不同,我国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和厌氧菌、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3、自身因素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随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1、早期败血症的治疗
可直接给新生儿的血中补充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并且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或者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若是宝宝出现烦躁、惊厥的症状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