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哭泣 并不一定就是饿了
孩子哭泣了是怎么回事呢?小孩子的哭泣是一种语言的表达,他难过的时候会哭泣,渴了的时候会哭泣,饿了的时候也会哭泣。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哭了的时候就要喂奶。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并非孩子哭泣就是饿了。
哭泣并不一定代表着难过,对于宝宝来说,哭泣是他们一种表达方式,大多数孩子刚出生迎接新世界就是一声响亮的啼哭,而爸爸妈妈们听到宝宝洪亮的哭声会感到特别欣慰。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哭泣是他们向母亲表现出各种信息暗示的渠道,母亲应及时体会到孩子的特殊语言,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孩子饿了就会哭泣,如果孩子长期总是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哭泣,那很有可能是宝宝饿了,因此妈妈要及时领会到孩子的意识,把孩子抱起来放在怀里慢慢的哺乳,等孩子长大一些后,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定时哺乳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初生婴儿都是四个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大概十五分钟左右,不要太久以便孩子吃的太多,如果是15天到30天之间的孩子,可以缩短一个小时喂奶一次。
孩子年纪越小,哺乳次数也是越多,有些孩子一天吃八顿也不知饱也是很正常的,两餐哺乳之间可以给孩子喝一些温开水,并不一定是要全母乳的。等到孩子再长大一些,大概到三个月之后,此时哺乳喂奶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一点,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制定一个喝母乳的时刻表,例如早上六点一次,九点一次,下午四点一次,晚上六点一次,睡觉前再一次等。如果母亲母乳不够了,也可以给孩子喝一些奶粉,偶尔喝一喝对孩子营养摄入没有太大影响的,妈妈们可以放心呢。
妇科医生不建议宝宝深夜喝奶,有些宝宝习惯于深夜醒过来再喝一次奶,这容易让妈妈睡眠不足,影响了乳汁的质量,另外孩子夜晚再喝奶也不是很好,因此妈妈们要帮孩子将这个习惯改过来。
等孩子有了规律喝母乳的习惯之后,妈妈们要把宝宝们喝母乳的时间记清楚哦,避免宝宝一哭就以为是孩子肚子饿了,提倡母乳喂养从母亲和孩子的角度考虑都利于两者的身体健康,母乳可以减少积奶和乳房胀痛等不适。
孩子哭泣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不要再孩子哭泣的时候就随便的喂奶,作为妈妈我们要掌握还孩子喝奶的时间,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养生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