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新生儿感染应减少病人密度
在昨天举行的2009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上,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陈超教授呼吁,为预防新生儿感染,应减少病人密度,加强病房隔离和消毒隔离,适当提高护士比例,尤其要避免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本市人口生育出现持续小高峰,短短5年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猛增,但与之相应的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和病房却未能对应,这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据陈超教授分析,目前,国内新生儿科病房少、密度高、床位布局不合理、隔离条件差、护士配备数量不够等,都是可能导致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与会国外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的新生儿重症病房里,1位护士只对应1至2个病人;但目前在国内,1位护士却需对应5至10个病人,因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今年,本市各家医院建立了儿科、新生儿科和产科的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为防范新生儿院内感染,本市卫生部门还加强了相关控制和管理,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制,并建立院内感染报告制度。如仁济医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明确,一旦发现感染,启动紧急预案,除控制感染扩散,将在第一时间组织院内院外专家查找原因,万不得已,还将紧急转移新生儿到安全地方;瑞金医院等对产科的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后,奶杯的煮沸消毒和婴儿奶粉的配制将更安全。
据悉,目前,本市成立了6家危重新生儿抢救会诊中心,具体包括儿科医院、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第三人民医院和第一妇婴保健院,打造新生儿绿色急救网络,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本市人口生育出现持续小高峰,短短5年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猛增,但与之相应的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和病房却未能对应,这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据陈超教授分析,目前,国内新生儿科病房少、密度高、床位布局不合理、隔离条件差、护士配备数量不够等,都是可能导致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与会国外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的新生儿重症病房里,1位护士只对应1至2个病人;但目前在国内,1位护士却需对应5至10个病人,因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今年,本市各家医院建立了儿科、新生儿科和产科的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为防范新生儿院内感染,本市卫生部门还加强了相关控制和管理,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制,并建立院内感染报告制度。如仁济医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明确,一旦发现感染,启动紧急预案,除控制感染扩散,将在第一时间组织院内院外专家查找原因,万不得已,还将紧急转移新生儿到安全地方;瑞金医院等对产科的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后,奶杯的煮沸消毒和婴儿奶粉的配制将更安全。
据悉,目前,本市成立了6家危重新生儿抢救会诊中心,具体包括儿科医院、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第三人民医院和第一妇婴保健院,打造新生儿绿色急救网络,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