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期 > 心理

只信网络折射孩子心理问题

只信网络折射孩子心理问题

今年以来,6名常州中学生选择了用跳楼的极端方式放弃生命,令人震惊。而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份调查也表明,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0%至25.4%,且有上升的趋势。中、小学生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生中心理障碍以焦虑、恐惧、神经衰弱、强迫症和抑郁情绪为主。平时优秀的孩子为何会选择做出极端行为?学校、家庭、社会有没有为青春期的孩子们构建一张温暖而安全的“防护网”,有没有人陪伴他们走过这段特殊的岁月?记者在南京的中小学校展开了调查。

现状

学生:别看我小,烦恼真的很多

“虽然也会谈谈喜欢哪个男生,甚至有同学也有男朋友了,但更多的还是为未来担心。”刚升入高一的女生小慧说,自己现在正在转型期,来到一所全新的学校,班里没一个认识的,有点不自在,“偶尔和老同学发发信息,晚上也会在QQ空间里写点东西,也算是一种发泄吧。”

“我觉得学习压力最大,现在进了高中,同学都太强了,我忙得没时间想别的任何事。”昨天傍晚,记者在一所中学门前看到一名紧锁眉头的男生,低着头在想着什么。面对记者的询问,他坦陈,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主要就是来自学习的竞争,而这些烦恼他从不向父母和老师倾诉,如果实在受不了了,就向好朋友发发牢骚。

“我最怕上辅导班,因为如果辅导班里考不好,妈妈的脸色比学校考试考砸了要难看多了,我害怕。”五年级女生小王说,“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室,但我从来不去的,也不知道跟老师说什么,辅导班又不能不上。”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今天在奶奶家住,过几天又到外婆家住,可是哪里是我的家?”二年级学生小丁的话语颇为早熟。据了解,家庭的变故已经成为一些小学生的烦恼,一些小学生因此变得少言内向,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家长出于补偿心理的种种物质溺爱行为并不能弥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