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保健

孩子长高 也可“拔苗助长”

孩子长高 也可“拔苗助长”

男人大抵大都渴望自己伟岸英俊,女人也希望自己高挑苗条。如果仅仅是审美也就罢了,不幸的是身高常常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女青年择偶看身高,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也有身高要求。那么,人的身高究竟是天生注定?还是要靠后天努力?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该怎么做才有机会高人一等?

  “妈!都是你,把我生得那么矮,开学没到一个星期,我就被同学们起了个外号叫‘阿矮’。”刚升高中的翔子从小学开始座位就在第一排,眼看着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翔子又生气又着急。

  “谁叫你不喜欢喝牛奶,平时也不多运动!”看着自己的儿子比别家的孩子个子矮,董女士也常常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

  “矮+矮”不一定生“矮”

  一个人能长多高,取决于下肢和脊椎骨的生长潜力,而这种潜力主要是由“基因”来控制的。因此我们时常看到,如果父母的个子都不高,那么孩子的身高一般来说也不会特别突出。研究显示,对身高的影响,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

  虽然先天的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影响很大,但并非不可挽救的,即并非“矮+矮”就一定生“矮”。供职于某银行的曾先生身高仅166厘米,妻子的个头也只有156厘米,可自己17岁儿子却打破遗传限制,身高182厘米。原来,为了让儿子以后“高人一等”,曾先生在儿子7岁时就让他到体校进行羽毛球训练。“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在吃的方面我们不能给予更多更好,所以多锻炼身体是长高的重点。”

  可见,除了“基因”这一不可抗力外,后天努力也能使宝宝长得更高。那么,如何“用足”这后天的30%,使遗传潜力充分发挥,让孩子最大限度长高呢?

  生长快速期 身高蹿三蹿

  君虎今年6岁了,身高才110厘米,每年都坐在班上最前排的位置。上体育课时,因为身材矮小,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搭档打球,君虎总和班上的同学们打不成一片,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为此,君虎的妈妈很着急,带儿子到医院做了几次检查,都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说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