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自卑感获得动力
自卑感是一种强烈的不接纳自己的心理暗示,孩子也会跟成年人一样,也会产生自卑感。尤其是面对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时更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己谁都比不上。孩子的心情低落时一点不亚于成年人,怎样不让孩子有自卑感呢?如何让孩子从自卑感获得动力呢?
人都希望在团体中被接纳,并参与团体,对于儿童而言(成人也如此)最痛苦的经验莫过于他感觉到不如别人。只要不隐含社会地位的低下,任何苦难、悲剧和不方便都是可忍受的。对任何人而言,没有归属都是莫大的苦难。自卑感抑制或限制了必要的社会兴趣之发展。
不幸的是,父母常没有给孩子“你们是够好了”的感觉,因为父母害怕这样做,会使孩子停止发展和进步。有两种方式去刺激成长,一是在垂直面,为自我成功而提升;另一是在水平面,通过贡献、扩展,而非压过他人。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成目标,但垂直面成功的代价太高了,没有安全感。一个人可能得到它,也可能失去它。
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正是如此,容易使儿童遭遇到一连串的沮丧经验,它剥夺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而无法去应付可能面临的事情。
自卑感受到“自卑”字面解释不同的困扰,自卑感不应该和实际不如人混淆不清。真 正不如人的人在某些方面可能不承认他们的缺陷,甚至于可能不会产生自卑感。反过来说,许多有自卑感的人并没有客观地证明自己是有缺陷的,而且他们往往是高 地位和有成就的人。除了真正不如人和自卑感之外,我们必须了解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这个名词是说用一个真实的或假想的不 如人的事情作为借口,要求别人特别的服务,这种常是心理上的逃避。
区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有实质上的意义,因为两者在心理的效果上有所不同。不 足或不如人的感觉,不论是意识或非意识的,可以产生补偿性的努力,因此可以引导出正向的特质和成就的发展,这不是自卑情结的情况。而自卑情结这种自认卑下 的心理是会阻碍进步的,不管它是个人的想法或是社会的现象,它的结论是绝望的。自卑感的一般感受是模糊的,而自卑情结不只是完全地感觉到不好或是不能做一 些事情,而且是清楚地表露自我缺陷。
每个儿童当他在大人的世界里成长的过程中,都经验过自卑感,并且痛苦地了解到自己的弱小与渺小。我们现今教育的方法,非但没有缓和儿童的自卑感,反而加速并增强儿童的自卑情结。儿童变得对他的社会地位失去信心--不仅是和围绕在他身边的成人的成就和能力比较,甚至于和兄长或其他儿童比较。
这种社会的自卑情结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并引导他去寻求个人的补偿。而且,自我评价的欲望使得他去参与的基本冲动被导入歧途。自我评价也是归属感的一部分,但是从团体中去赢得被接纳的能力,似乎要先对自卑感有所补偿。假使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使孩子产生退缩。
自卑感的经验可能产生两种反应,儿童不是尝试寻求补偿,就是退缩。补偿可以是正向的或偏离的:它能借着有用的方法或无用的方法,引导儿童脱离自卑感,然而没有一个单一的规则可循。
孩子的自卑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严重的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这些坏习惯竟会毁掉孩子一生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有哪些坏的习惯,孩子就肯定跟着学,例如家长骂人,孩子也会学着骂人,所以我们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我们经常听说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屡禁不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护孩子健康 拒绝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
-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我们非常的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其实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一
-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对症进行调理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气比较大,脾气太大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导致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