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心理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宝宝的心理健康是最难让父母琢磨的了,因为有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跟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总是喜欢闷在心里。如果父母再对孩子疏于关心,不经常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父母在生活中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几条建议:

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

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2、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