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心理

怎样让宝宝的心情由阴转晴

怎样让宝宝的心情由阴转晴

现在天气变化很大的,宝宝们很容易生病的,家长们应该了解的,掌握一些内容,让孩子早日康复。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的,怎样让宝宝的心情由阴转晴呢?

家长倾诉1:“伶俐宝宝”变成“娇贯大哭包”

虽然女儿刚一岁半,但自出生以来,就大大小小生了好几次病。起初,因为不会说话,每次生病女儿都会因为不适哭哑嗓子。因此,一听到哭声,父母总会想方设法满足宝宝各种需求。几次下来,妈妈发现问题了:“每次女儿病愈后,就格外任性,还越来越娇气!”

这几天情况尤甚,女儿非但一定要在妈妈怀里才肯入睡,如果想把她放回小床,女儿就立即哭闹、耍脾气,直到重回妈妈怀抱为止。为让女儿睡好觉,妈妈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结果整日疲惫不堪。

[专家释疑]千依百顺造就“任性宝宝”

像上述这样的例子很普遍,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甚至还有家长反应:孩子病愈后格外任性,稍有不满就“耍无赖”、“大吵大闹”。

“孩子在生病期间,大人百依百顺,事事由着孩子,无形中助长了任性;待病情好转后,孩子仍然企求得到父母的这种关心。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撒娇、发脾 气!”施婴婴主任解释说:“其实,孩子任性、粘人并非病愈后才出现的;相反,早在患病期间,这些‘苗头’就已有所表露。只不过因为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健康, 一味将这些任性的‘苗头’归因于孩子身体不适,而忽视了对行为的纠正,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脾气’;待孩子痊愈后,家长才发现,原来的‘小天使’竟变成 了‘小恶魔’。”

[专家支招]行为纠正切勿操之过急

专家提醒家长,对病孩的关爱 并非意味着无条件满足。当然,考虑到孩子此刻正遭受疾病,家长在拒绝的同时,还应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其他合理“补偿”。此外,不少父母在孩子生病期间表现得 千依百顺,但一等孩子病愈,又格外严厉。殊不知,这种突兀的情感转变,对孩子相当“残忍”。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不要立刻与“病后小恶魔”短兵相接, 不妨再‘纵容’一段时间,让孩子在情感上有一定时间的延续。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适当约束和管教,孩子才能有足够心理、生理准备。

家长倾诉2“开朗宝宝”成“羞答答的玫瑰”

2岁茹茹一改往日开朗,最近变成了“羞答答的玫瑰”。一有陌生人和她说话,就连忙把脸蛋埋进妈妈怀里。不论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再露出小脸。对茹茹的变 化,妈妈有些摸不着头脑。她感到奇怪:原本茹茹开朗可爱,是远近闻名的“开心果”。可自从上月住院后,就性情大变,不但一见到陌生人羞涩不已,平时连对妈 妈都“三缄其口”。

[专家释疑]宝宝性格突变源于“心病”

专家表示,孩子生病 后,会随着环境突然变化,性格也随之发生改变。生病后,通常把孩子带到医院看病,医护人员对他进行检查或护理,比如:听诊、触诊等检查,打针、补液 等治疗,对孩子都是种不良刺激,使他(她)产生恐惧感。一旦孩子离开父母被迫住院,在医院这个新环境里很容易感到“人地两生”,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2 至3岁的孩子住院后会表现出退化现象,比如:啼哭、吵闹、烦躁、遗尿、拒食或闷闷不乐等,而6至7岁的孩子则会感到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等。此外,因为害 怕被家长遗弃,孩子还会常撒娇、挑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