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心理

解答心理与教育的关系

解答心理与教育的关系

  王树老师座谈小学部,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接到一个家长的疑惑。

  她找到我,说她女儿跟别的几个孩子谈起《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时用了“很流氓”这个词来形容,让她觉得很困惑。后来她就亲自看了一遍这部电影,发现电影里确实有一些男女之间的性爱镜头,意识到需要给孩子一些解释,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跟自己的孩子解释,就来向我求助,并且建议我们去请一个儿童性心理专家来给老师和家长上课。可我觉得这反映的问题并不是一堂儿童性心理的课程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专家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意识形态的问题。

  今天我来到小学,这里的一切让我感觉到这里有生命存在,我也感觉到了这里的人的变化:比如周老师是这里资格最老的老师,但我却发现她在越变越小;再比如符老师,我觉得她正在越变越漂亮……这个机构确实给这里的每一个老师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但我们们在利用这里的资源成长的同时必须明确“要如何将我们的教育精神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我们如何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最近在看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触动非常大。他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开放的,彼此之间的心灵必须是敞开的。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权威关系,因为作为大人的老师很容易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当一个人不开放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穿上盔甲,就会用权威来压制别人。只有教师将自己敞开来面对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平等和能量的流动。就好像我一直都想来小学看一看,但总觉得应该是你们邀请我来才合适,不然不符合我的身份。慢慢地我觉察到我有这份心态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工作不够自信,我不知道我要来干什么,我能带给大家什么。现在我还是来了,因为我意识到只有当我真正放下自己高管的架子,坦然地将自己的内心摊开给大家看见,我才能和大家真正在一起。我说了这么多,我感觉到只有这几句话是真正打动大家的,因为我向大家开放了。开放,依赖于一个人对自己心理的了解,不了解自然不敢去触碰它。这就对大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瑜伽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桶状的,它是立体的,是有空间的,分为5个层面,身体层、能量层、心理层、智慧层和本我。人最终要通过前面4个层面的发展来找到自己的本我。而现在的传统教育是直接利用孩子的智慧层让孩子学东西,心理层就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建构不起来,心理就会出问题。智慧没有心理作为依托,孩子就没有潜力和空间,孩子就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