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
“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独立性作为人格特征之一,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它是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和接受教育而获得的。对*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他们独立性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反映出的孩子的独立性差,从根本上说,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过分保护型教养方式是培养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调查显示,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我们发现,独生子女父母中有52 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 1%的父母“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 1%的父母“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 6%的父母“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 0%的父母“比其他父母管教孩子严厉”等等。
在父母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无原则地包办代替,将困难、问题一一排除,让孩子不费脑筋不费力气地步入坦途,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的是“拐杖”的作用。孩子一旦离了“拐杖”便寸步难行。有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到学期末都由父亲帮助复习功课,考试才勉强及格。有一次考试前夕恰逢父亲出差,结果数学只考了十几分。
从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与儿童道德优点的相关分析来看,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家务劳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儿童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孩子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些父母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存在观念上的偏颇:一是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成绩如何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调查表明,有高达56 8%的父母在孩子的课余时间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无疑使孩子在完成学校作业之后,又由父母人为地增加了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这自然就使孩子“没时间做家务”了;二是低估了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对象是10~14岁的中小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而一些父母仍然觉得“孩子太小”,“怕孩子出事”,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三是单纯地把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看成是时间和体力的付出,而没有充分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嫌孩子做家务麻烦”,“用不着孩子做家务”是不少父母的想法。因而包揽了孩子力所能及的很多事情,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可能。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而是与父母为伍。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当做大人的附属物,或者大人迁就孩子,或者大人说了算。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有这样一幅漫画:在长着一些小草的地面上,摆放着几个高台,高台与高台之间有架起的索道和摆放的梯子,看上去颇费了一番工夫。地面上,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大步走来。画面上有这样一行文字令人深思:“很多父母都在忙于为自己的子女架桥铺路,却不知道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只要给他们两条腿就已经足够了。”
这幅画寓意非常深刻,以此来形容当今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再形象不过了。至少有这样几层含义:第一,地面上没有沟壑,不是沼泽,也没有荆棘丛生,人为地架起高台,摆放梯子,让孩子从上面通过实属多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就好像我们有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好几个培训班;也有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不惜重金花多少钱也要让孩子上重点校;有的父母为孩子增加家庭作业、请家庭教师,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些为孩子做的事,就像平地架高台、搭梯子一样,未必对孩子有所帮助,甚至是在给孩子制造障碍;第二,对孩子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走过这片空地,而并不需要父母太多的帮助,正像漫画中所说的:“只要给他们两条腿就已经足够了。”可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这样两条腿,而是自己充当了孩子的“轮椅”或“拐杖”,把孩子禁锢在了自己给孩子划定的范围之内,其结果,是孩子离开了父母寸步难行,甚至不会走路。事实上,正是那些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成了孩子成长进步的障碍。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道出了自己的烦恼:进了大学后我才发现,20多年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干。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房间,甚至到了食堂不知道自己该买多少饭。在家里,所有的事都是爸妈替我做的,自己从来都不动手,学习以外的事爸妈都不让我做。现在跟同学在一起,我成了“弱智”。最让我苦恼的是,在同别人交往和社会阅历方面我也不如别人,显得那么幼稚,这让我很没面子、很是自卑……我爸妈可把我害惨了!可是我们很多父母把这当成了对孩子的爱。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独立性作为人格特征之一,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它是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和接受教育而获得的。对*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他们独立性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反映出的孩子的独立性差,从根本上说,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过分保护型教养方式是培养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调查显示,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我们发现,独生子女父母中有52 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 1%的父母“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 1%的父母“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 6%的父母“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 0%的父母“比其他父母管教孩子严厉”等等。
在父母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无原则地包办代替,将困难、问题一一排除,让孩子不费脑筋不费力气地步入坦途,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的是“拐杖”的作用。孩子一旦离了“拐杖”便寸步难行。有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到学期末都由父亲帮助复习功课,考试才勉强及格。有一次考试前夕恰逢父亲出差,结果数学只考了十几分。
从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与儿童道德优点的相关分析来看,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家务劳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儿童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孩子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些父母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存在观念上的偏颇:一是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成绩如何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调查表明,有高达56 8%的父母在孩子的课余时间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无疑使孩子在完成学校作业之后,又由父母人为地增加了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这自然就使孩子“没时间做家务”了;二是低估了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对象是10~14岁的中小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而一些父母仍然觉得“孩子太小”,“怕孩子出事”,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三是单纯地把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看成是时间和体力的付出,而没有充分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嫌孩子做家务麻烦”,“用不着孩子做家务”是不少父母的想法。因而包揽了孩子力所能及的很多事情,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可能。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而是与父母为伍。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当做大人的附属物,或者大人迁就孩子,或者大人说了算。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有这样一幅漫画:在长着一些小草的地面上,摆放着几个高台,高台与高台之间有架起的索道和摆放的梯子,看上去颇费了一番工夫。地面上,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大步走来。画面上有这样一行文字令人深思:“很多父母都在忙于为自己的子女架桥铺路,却不知道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只要给他们两条腿就已经足够了。”
这幅画寓意非常深刻,以此来形容当今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再形象不过了。至少有这样几层含义:第一,地面上没有沟壑,不是沼泽,也没有荆棘丛生,人为地架起高台,摆放梯子,让孩子从上面通过实属多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就好像我们有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好几个培训班;也有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不惜重金花多少钱也要让孩子上重点校;有的父母为孩子增加家庭作业、请家庭教师,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些为孩子做的事,就像平地架高台、搭梯子一样,未必对孩子有所帮助,甚至是在给孩子制造障碍;第二,对孩子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走过这片空地,而并不需要父母太多的帮助,正像漫画中所说的:“只要给他们两条腿就已经足够了。”可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这样两条腿,而是自己充当了孩子的“轮椅”或“拐杖”,把孩子禁锢在了自己给孩子划定的范围之内,其结果,是孩子离开了父母寸步难行,甚至不会走路。事实上,正是那些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成了孩子成长进步的障碍。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道出了自己的烦恼:进了大学后我才发现,20多年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干。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房间,甚至到了食堂不知道自己该买多少饭。在家里,所有的事都是爸妈替我做的,自己从来都不动手,学习以外的事爸妈都不让我做。现在跟同学在一起,我成了“弱智”。最让我苦恼的是,在同别人交往和社会阅历方面我也不如别人,显得那么幼稚,这让我很没面子、很是自卑……我爸妈可把我害惨了!可是我们很多父母把这当成了对孩子的爱。
相关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这些坏习惯竟会毁掉孩子一生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有哪些坏的习惯,孩子就肯定跟着学,例如家长骂人,孩子也会学着骂人,所以我们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我们经常听说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屡禁不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护孩子健康 拒绝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
-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我们非常的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其实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一
-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对症进行调理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气比较大,脾气太大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导致孩子
